Skip to content ↓

學生分享

September 2022

  • Trista 加拿大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Trista在加拿大UWC的一年回顧。

    拖了快三個月,經過無數次的修改,從一開始整篇的covid體驗文,到充滿抱怨的倒垃圾文,直到現在勉強能稱得上是一篇值得分享的反思文...,雖然直至此時我也仍然沒有將第二學期所發生的一切釐清。

    第二學期雖說比第一學期長,時間卻過得比第一學期快了許多。一天一天,時間不自覺就進入尾聲很快的我回到了台灣,這樣時光飛逝的感覺可能是因為一開始變種病毒的傳播使全校有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所有學生都只能待在宿舍裡上網課及用餐,也可能是為了預估分數而認真讀書。

    在學校的封鎖期間因為變種病毒的爆發,學校決定除了加拿大籍的學生可以在家裡線上學習之外,其餘的學生必須如期回到學校進行為期兩周的隔離,在這兩週裡,每天的活動空間被侷限在宿舍,早餐及午餐單要由每棟宿舍的人拿到宿舍的公共空間,唯一的放風時間便是每天被安排好的2小時戶外活動及30分鐘的晚餐時間,因此人際互動完全被限制住了,但也因此這段時間讓同一個宿舍的人關係變得無比緊密。在那段時間裡我有了到學校以來從未有過的經驗,大家一起做蛋糕、比賽、做比薩、看影片、開派對(跳舞及唱歌)、玩遊戲,甚至是有許多人在宿舍的公共空間裡一起睡覺,透過這些活動能感受到大家都為了讓宿舍的氣氛更正面而盡心盡力地籌畫、合作、分享...,或許大家都把宿舍當自己的家了(希望明年的我也可以收穫這樣的感覺)。

    再者,學校每年都有三個文化分享日 ,而下學期便輪到MESACANA (MA=middle east中東, SA=south asia南亞, CA=central asia中亞, NA=north africa北非) 但因為確診的原因,我無法到場參加這項活動,心理屬實是失望的,因為文化分享日是一個專屬於UWC的獨特日子,當天會有不同的國家的同儕舉辦有關社會議題的工作坊或是文化體驗工作坊,大家也會做自己國家的特色食物,並在當天的晚上舉行一場小型演唱會。在那場表演中,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代表性的文化表演,有些是傳統舞蹈,有些是音樂,不管是哪種表演,全校只要有興趣的同學幾乎都能報名參加。

    除此之外,因為今年是我們第一次拿到預估分數,大部分的人花了許多的時間和精力讀書,學校的老師雖然不會給學生很大的壓力,甚至常常會叫學生放輕鬆,但還是有許多人因為壓力大而有心理健康的問題,但是,幾乎每個人都能收獲到幫助。雖然國際文憑對大多數人都是困難及不熟悉的,但學校裡的同儕會設立群組互相學習,有些學生犧牲自己的時間去教導他人自己熟悉的科目,也會有老師在課後開設額外課程並回答學生的問題,因此在學校如果積極主動學習,就可以獲得很好的資源。

    IB這個課程給了我許多不一樣的知識,TOK(知識理論課)讓我開始培養出批判性思維的能力,我不再一味地接受知識,而是會將資訊重整並思考可信度。 經濟讓我第一次能將理論與社會新聞及趨勢連結並用現有的知識去解釋現象....。UWC的生活對我而言也許並不完美,因為我必須應付太多太多的事,並且並不是所有的事我都能應付自如,我也知道第二年我將會面臨更大更難的挑戰,以及更繁忙的生活,但我相信學習處理這些事情變是人生的一大課題。

    Read More
  • Sonya 香港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Sonya細膩的文筆訴說過去一年在香港UWC的精彩經歷和成長。

    今年暑假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是:在香港過得好嗎?老實說,我不知道如何回答。要怎麼將一年的酸甜苦辣,茁壯成長濃縮在僅僅一個字中呢?回到台灣,熟悉的街道與親友讓UWC的一切彷彿似個夢境,最精彩的夢境…

    那是個平靜的夏日~我拖著行李,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得走進桃園機場,忍不住回頭望向揮著手的家人,他們也忍著淚。十六歲,青春,我選擇了不一樣的青春。坐在登機門,離夢想中的香港LPCUWC僅僅一個多小時的距離,突然襲來的真實感卻讓我一陣呆滯。接下來要面對的,是三週獨自一人的飯店隔離。再接著,是九個月的未知。即便兩地只隔了一道狹窄的海峽,疫情下嚴格的禁令讓家成了最遙遠的地方。但如果時光能倒帶,我希望能告訴那個穿著UWC帽T, 在空蕩蕩的桃園機場中大步走著的女孩,別擔心,繼續向前跨,未來會很好。

    別擔心,你會充滿溫暖。和250個來自80國家的學生共處,最初校園顯得很遼闊又陌生。第一週到食堂用餐時,完全是美國高中影集中拿著餐盤環顧四周,尋找看起來最友善的一桌,那種興奮又尷尬的體驗。但逐漸的,在說了幾百遍⎾大家好!⏌之後,你會找到一群最熱情也最貼心的朋友。在未來的日子裡,他們會成為你的基石。你會和中國的Sophia看嘔心瀝血的陸劇,又在夜晚的街道唱小幸運壯膽 ; 你會和約旦的Hamzeh在頂樓談政治,因中東和美國的關係一次次激辯再以oreo餅乾和好 ;你會和俄羅斯室友Yasmina聊家鄉,聽著他身為蒙古族人在莫斯科上學的故事 ;你會和愛爾蘭的Isabel到市區逛逛,看他對亞洲大城的一切感到驚奇;你會和巴勒斯坦的Ghazal和海地的Marly 一同跳舞,在節奏和韻律中找到共同的語言;你會和巴基斯坦的Saahifa和印度的Deeya喝香料拉茶,再回宿舍靜靜得談心;你會和牙買加的Justin在海邊散步,在海風中談著天南地北的文化,家庭,童年與夢想。而在這一切中,你會明白無論種族,膚色,宗教,政治的差異,你們都是孩子,離鄉背井來築夢的孩子。你們會一起歡笑,偶爾也會抱成一團哭著想家。但因為有彼此,LPC的日子總是充滿溫暖。我真心感謝這群人,讓LPC,讓這729萬人的城市成為第二個家。

    別擔心,你會迎接成長。當然,並非是純純成績單能顯示的,但突然,你會發現自己也能買菜洗衣,搭地鐵打疫苗,包餃子煮年夜飯,甚至用零用錢買小型聖誕樹過節。有時拿了購物袋到賣場買特價水果時才發現,咦,我好像長大了不少。即使懷念家人的呵護,也為自己成長感到驕傲。離鄉會催促你獨立,除了打理生活更重要的是磨練心理。⎾勇氣,堅強,任性⏌這些空泛的詞頓時都有了意義。對家的思念,也從當初一種刺骨的痛化為一種濃濃的牽掛。想念是不變的,但既然決心跨出去了,就要勇敢得長大。除了生活,學業與活動也是如此。面對新的課綱,起初難免有些不適應,但在國際政治課談論中聽烏克蘭同學談論戰後的動盪,在經濟課聽烏干達同學抱怨中國強行買下的機場,在中文課和中港台三地的夥伴分享《台北人 》的篇章,你哪裡才能得到的機會呢?今年暑假在趕作文時,老師更鼓勵我們訪問周遭的同學。在政治議題上我問了位住在隔壁卻從未長久交談過的緬甸同學。原來,他的家人和羅興亞難民有親身抗爭的經歷,而他,就是在國家內亂中長大的孩子。我相當驚訝,更決心要在僅剩的一年好好認識校園中每位同學,聆聽他們的故事。除了課內的收穫,LPC的課外活動也會給予你前所未有的驚喜。這裡沒有體育課,但有舞龍舞獅和海洋深潛隊 ; 沒有豪華晚宴,但有各州學生輪流舉辦的文化晚會 ; 沒有高級的宿舍,但頂樓有一片山海環繞的平台。在這,有時會忘了自己是高中生,更忘了這是所校園。有時候,LPC很像一個濃縮的世界,座落在一塊小小的世外桃源。

    記得小時候我總愛玩地球儀,用手指滑過高山與海洋,細數著每個國家。那時的我知道世界很廣,但直到到了UWC,我才體會到那寬廣而多元的世界有多麽美。UWC並不是哈佛直升班,也絕不是個貴族學校,但它有種令人著迷的魅力。在這的體悟,困境與最終的成長,都是我最珍貴的養分。我感謝家人的支持和犧牲,讓我有勇氣追逐不一樣的路。感謝台灣理事會的信任,給我機會畫夢想回現實。感謝所有親朋好友,一直的關懷提醒著我要謹記台灣的根。也感謝十六歲在桃園機場的自己,踏出了那一步。

    你問,我在香港過得好嗎?

    挺好的~有驚奇歡喜與幸福,也有脆弱孤單與沮喪。但還有一年等著,好不好,都要繼續向前。

    歡迎大家瀏覽Sonya的博客 https://sonyaking0310.wixsite.com/my-site

    Read More
  • 恩頌 亞美尼亞UWC 畢業年度2022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今年剛從亞美尼亞UWC畢業的恩頌帶來一篇發人深省的回顧。

    這是一篇編輯時間近三個月的回顧。

    在第四學期返回校園的巴士上,心中還想著寒假獨自去 Garni 的旅程,而現在已經度過了暑假在青旅的時光,回到了台灣,甚至是已經到了美國。

    在這反思過去的現在,儘管看了過去自己記下的文字,仍感覺這是最靠近現在卻也虛幻的一個學期。腦中只有許多的片刻,有些部分消失了。在這學期中,似乎可以看見自己生命的轉變,卻無法看清成長的路徑。

    Regional evening 的練習、半夜書桌前的 LaTeX、大學的錄取/拒絕信、因雕塑而看見的墓園、在大雪中吃冰、成熟大人的蛋糕、宿舍窗台上碼的字、《醜奴兒》和床單、唸了一年半的茶葉蛋、對數學詳解的困惑、草皮上的自學中文和莫名其妙的環境科學、安溥演唱會的靴腿配上撲克、半夜的寂靜和 ms4 的星空、無數的對話和擁抱。

    寫到這邊突然想起安溥演唱會逐字稿中的「人生不是破碎的,而是非常瑣碎的。」被記住的都是那些生活的片段,而正是那些瑣碎組成了人生。在生命與生命的碰撞間,我們逐漸成人。

    [看見人]

    在某個拖延症發作的半夜,突然心血來潮點開了已經聽過的 podcast,那是記者劉致昕和百靈果的訪談。在談論新疆的部分時,他說:「看見人吧。就是我不知道他們為什麼看不到人,就是真正的人。」而在數天後的下午,這句話浮現在我和同學間的對話間。爾後這句話默默地陪著我走到了現在。

    雖然這句話的語境有其特殊性,但這句話本身仍跳脫語境並不斷提醒著我要看見個人,要意識到自己放在他人身上的理所當然。縱使可以用各式各樣的標籤快速地看見一些什麼,但人先是個體,才是群體。在標籤下,個人仍有自己的獨特性。

    在那些無心的疑問後,得到那些真誠而震動人心的答案。在看到他人的閱讀紀錄後,意識到我們觀看同一事件截然不同的角度。這一切都是幸運的。謝謝那些敞開和真誠。

    在離別的擁抱中或許有淚水,但那些溫暖始終都在。

    [看見傷]

    在大屠殺紀念週 (Holocaust memorial focus week) 中有幸聽見猶太大屠殺倖存者的聲音。那是同學的奶奶,她用著自己的生命去述說那段歷史,但與此同時她的記憶也逐漸衰退,那些細節漸漸的被遺忘,甚至有些重要的事件是要她的家人提醒,她才想到要和我們分享的。縱使如此,她還是充滿笑容地與我們分享她的生命經驗。但那微笑背後,是經歷了多少路程,我們無從得知。

    「不要忘記,要記得。」忘了出自何處,但這是一句我不斷告訴自己的話。

    這世界有太多的傷是我們需要記得的。

    在亞美尼亞種族滅絕博物館 (Armenian Genocide Museum) 中看見那些被標記的面孔和那些背後的故事。看到那部黑白默片(《強奪亞美尼亞》Ravished Armenia)的震驚,在那寂靜的場合意識到有些震動、疼痛是不需要聲音的。在那些照片中,想起在勿忘我週 (forget me not focus week) 中,同學提及那些被隱去的姓氏,進而被遺忘的過去,才意識到名字不僅僅是名字,更是承載歷史、故事的載體。名字是很有力量的。

    最終在不同的悲劇中看見世界真的是一樣的。

    「如果流動的人群才是常態,我們該用什麼樣的方式看待社會、文化、國族與認同?」

    這個問題是「有關人類學」中的文章〈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的結尾中所提出的問題。它好像總結了這兩年不斷探問自己的問題,當看見他人的故事、歷史、多元背景的認同,這一切的一切挑戰了我對於自身的認知,所有事情的邊界都變得模糊了,但那些邊界應該模糊嗎?我不知道。雖然至今沒有答案,也或許這問題從來就沒有答案。

    聽到來自納卡地區的同學談著他們對於亞美尼亞的認同,而那樣的認同對他們而言是那麼理所當然。民族自決這個字眼在那場分享中不斷迴盪。

    在這兩年中看見不同的認同,也在拋光自己的認同。當把距離拉開,好像更可以意識到台灣之於我這件事。

    在意外和老師交談的過程中,發覺自己對他人認同的理所當然,而忽略了每個國家內部那些不向外人道的差異。在那清晰的框架下,忽略了每個人仍有不同的故事。在他的說明中,意識到所有事情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也看見了在同一個認同下的不同。

    [看見光]

    縱使同學總吐槽在亞美尼亞看修道院,看到最後都一模一樣,根本了無新意,但對我來說去修道院或是教堂總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感受著每間建築的不同的氣味和光線,成了一件我特別喜愛的事情。

    在這兩年間意識到自己好喜歡光,好喜歡光作為一個意象這件事。那些是意識到自己是被許多人接住的那些時刻。

    「對自己的人生要再更有信心一點啊。」

    在這兩年間被好多人說了類似的話,但到了最後才意識到這是一個持續了兩年的主題,直到大學選校前夕也才意識到這或許是自己最需要記著的一件事。

    謝謝那些在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時所得到的信任。

    在那些日常中,改變逐漸地發生了。不僅僅是 UWC 作為一間學校所帶來知識上的學習,更是那些作為一個人如何面對社會、環境到群體乃至於個人的事。而能將之視為日常本身就是一種幸運。縱使在生活的當下都在質問自己「一個為何至此的原因」,好在現在看來一切都是感謝。

    շնորհակալություն (shnorakalutyun) 謝謝這塊充滿故事的土地和那些可愛的人們。

    謝謝因遠方而看見的星辰和人,那些遇見終歸是幸運的,回到最後都是何德何能。

    「祝你的生命中開滿花。」

    這是這學期四月的假期中跟著學校去 Byurakan,那些奶奶們跟我們說過最多次的一句話。謝謝那些無私的祝福。

    謝謝這一路上的人、事、物,謝謝這一切。謝謝。

    You are here to be light.

    Read More
  • Sabinna 英國 UWC 畢業年度2022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數月前從英國UWC畢業的Sabinna總結她在UWC兩年的精彩時光。

    我畢業了。

    一個月前,我和36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和學弟妹在城堡的光影下道別。

    兩個月前,我坐在體育館裡臨時架設的桌子前,和其他政治課同學們振筆寫著IB大考申論題目。

    三個月前,我和其他三位東亞學生leaders籌辦了近一年的東亞文化晚會搬上了舞台。

    六個月前,我最後一次以學生的身分回到學校。

    一年前,我和同學們在台下看著學長姐們畢業。

    兩年前,我拖著兩隻沈重的行李,頭也不回的踏上這趟旅程。

    好像從我踏出第一步開始,我就不斷的在失去時間。每看一次夕陽,就少一次在城堡的午餐。每過一個節日,就少了和朋友相處的機會。每放一次假,UWC就又少了一點點。空氣裡的躁動一再的提醒我身邊的事物並非永恆,而我在過去兩年所習慣的一切也將要隨著夏天的到來而改變。

    大考前夕,理應為了考試而緊張的大家卻因為要畢業了而沒有心思擔憂考試。我也一樣。我看著熟悉的房舍、草原、城堡,羊群仍然故我,太陽依舊任性,浪頭還是高漲。我在這裡停留的時間太短,卻也剛好夠激起屬於我的浪花。

    我的母校師大附中很喜歡在畢業時引用詩人羅智成所說的:「原先只是一所中學,最後卻成為故鄉。」我想這用來形容AC也不為過。而這句話同時也呼應了威爾斯文裡的一詞”hiraeth”,英文無法直接翻譯,大意就是無法回到的故鄉、不再屬於自己的家、或是已不再存在的地方。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在某個晴朗的午後、躺在某間宿舍的床上,請刺青師朋友幫我們把這個詞刺在了手上,為的就是不忘了彼此、和此刻屬於我們的這裡。

    我想我是很幸運的,這輩子沒有一件事是做第一次就成功。因為這樣,面對挫折如我來說就是日常,失敗了不等於我就失去了價值,也不代表我所相信的世界會因此瓦解。考試成績不好就內省、社交不要感到挫折、生活不順學會改變。這是我給自己的約定。我身邊的人最常問我是如何做到的。如何兼顧學業、社交、睡眠,如何參加學校大大小小的活動,如何認識各式各樣的人而不怕被拒絕,如何相信自己也有能力成為那樣閃閃發光的人。

    事實是,我真的不知道。

    我發誓過,來到UWC,我要讓每天的日出令人興奮、日落令人留戀、就連雨天也充滿驚喜。所以我把我的世界妝點成我喜歡的樣子,即使再累我也能笑著走完。也許是這樣子的動力,讓我無意間也成為了那種因為熱情而發亮的人。我每天堅持用中文寫日記,把當天的快樂留在紙上、悲傷隨夜晚放掉。不知不覺就這樣寫了快七百篇。這兩年的生活充實,我也無悔了。

    現在的我在從維也納通往布達佩斯的火車上。我和朋友們半開玩笑計劃的畢業旅行真的成行了。在多瑙河畔騎著腳踏車、葡萄酒園裡的午餐、土耳其浴場的桑拿,朋友如當地嚮導般帶著我們在小巷和小吃店間穿梭著。這是UWC給我最好的畢業禮物,一輩子的回憶,和能一起闖天下的朋友。

    最後,我想引用某個在維也納的山坡上看星星的夜晚,我和朋友們的對話。

    「如果有來世,希望能再與你們共度這兩年。」

    「如果平行宇宙真的存在,我希望每個宇宙的我們都能在這裡相遇。」

    Read More
  • Tanya 哥斯大黎加 UWC 畢業年度2023

    Published 13/09/22, by Web Editor

    Tanya 在哥斯大黎加UWC的一年回顧。

    我終於終於,即將成為UWC的二年級,我也終於終於,在開學之際體會停滯後的成長痛。

    在UWC的兩年,我一直在尋找內在與外在的平衡,學習和自己超級敏感,放不下的感受相處。第四個學期,我已經足夠熟悉UWC與課業的節奏,能夠在課堂裡自在表達,擁有一群給我安全感的朋友,能夠傾訴煩惱的老師們,知道放學後去哪裡買冰淇淋盪鞦韆。一切的一切都很美好,都是我初踏入UWC時最嚮往的狀態。除了自己的完美主義。無意識的完美主義讓我常常把自己逼到絕境,在半夜無法完成作業時崩潰,好幾次放棄、缺交。我討厭這樣的自己,卻又不知道怎麼跨過那道「我不夠好」的心坎。

    曾經有很多人對我說過,你的敏感與完美,應該無違和走上藝術這條路啊!但我在回台灣休息、創作的兩個月中發現—對一名藝術家來說,追求完美是天性,學習擁抱不完美,才是一輩子的功課。

    暑假回家時,我在兩廳院參加了為期一週的舞蹈劇場工作坊。其中「自由步」,編舞者引導我們由一個部位出發,探索可能的路徑。「為難你自己」,我們接收指引,「不夠為難」「再為難一點」。至此,你會以為藝術確實只是一件為難身心的工作。隨著舞蹈的時間拉長,我們開始覺得累、喘,休息的渴望逐漸強烈。我們在為難自己與放過自己之間游移,終於,「停」。「一開始很好看,然後慢慢的專注不見了,表演者不見了,你們看起來很無聊。」很無聊,怎麼辦?可是我真的沒有力氣了。「越累,越要誠懇。你可以把動作放小,可是專注更多。」然後我們又開始無數次練習。原來,休息是有方法,有招式的。原來一支好看的舞,是有為難,有休息;有大有小;有高有低,組成的。

    回到生活裡,我開始思考,完美主義沒有錯。但完美的定義不該是不斷為難自己,而是讓整體維持恆定的品質。而因為我們的身心、時間,都是有限的,我們更應該學習如何聰明的休息,如何事半功倍,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如果能夠回到上學期末,我想告訴自己,不要那麼糾結於第一段落的第一個句子;和老師求救不是示弱,是負責;接受自己永遠不會是完美的,不完美讓我們成為真實且有趣的人。過去的雖然已無法改變,但我想帶著這些很珍貴的發現與成長,好好享受在UWC的最後一年。

    或許乍看很像對於兩廳院的反思,但我相信是這些年在UWC的刺激、養分與內化,讓我能在此時此刻,天時地利人和,有幸體會這樣的成長痛。謝謝所有陪伴我,接住我,引領我的人們,請原諒我遲來的解剖自己紀錄書。

    我要回去哥斯大黎加了!這是我第一次真心滿懷期待,準備開學。我想我已經充飽電,願意面對所有到來的挑戰;完美,與不完美的自己。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