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學生分享

Page 1

Showing items for tag UWC Changshu

  • Sophia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5/08/23, by Web Editor

    十年級的Sophia回顧過去一年在中國UWC的經歷,在中國UWC學習也可以收穫滿滿的!

    https://reurl.cc/b90r1v

    Read More
  • Bob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5/08/23, by Web Editor

    Bob在中國UWC的一年回顧。2024年度甄選將於8月開始,申請書將可在FB/IG下載,詳情請留意FB/IG。

    1. UWC帶給我的改變

    UWC像 是一座山,有時我敬佩它帶給我的視野,身處在其中我才感受到UWC的壯觀。在第一學期最讓我感到戰戰兢兢了,因為我對口說英文沒什麼自信,但在經過第一學期的體驗後,我覺得我對常熟校區周遭的環境是越來越有點適應,便會偶爾出去校外逛逛。除了適應環境,最具挑戰性的是學習的過程,記得剛開學的第一天第一節課我就走錯教室導致遲到,其他老師見狀便來到我們班上耐心的對這狀況加以說明。那時侯,在經過了幾天的上課過程當中,卻也自己發現本身的程度跟其他學生般比真的是落後許多,於是就導致上課經常不敢說話與表達,甚至有時還會考慮何時翹課,因為當時的每節課對我來說都充滿著許多壓力。直到第二學期,我便開始學習向老師求助了,也就在幾位老師的耐心協助與指導之下,我告訴自己要變得更加堅強,現在回想起來,對於老師的指導、幫助及輔導,心中對他們更是感恩在心。

    2. 校園風氣

    校園的風氣自由,鼓勵學生多元發展,且活動大多由學生自己組成、發起,老師也會給予一定的指導與輔助。最具代表性的幾個活動有-UWC日、萬聖節派對、耶誕晚會、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文化晚會、項目周,或偶爾有某幾天由同學們組成主辦workshop的活動,這讓學生有很多共同討論議題的空間。另外,除了多元的活動以外,還有很多閒暇的時間可以拿來安排做規劃,例如:出校走走體驗蘇州當地的文化。此外,學校裡的配備及設施也很齊全,例如:圖書館、體育館、虞山書院、四季廳、餐廳、國際廚房、劇院等,裡面都充滿著幾個不同國家的氣息,我最常去的地方是體育館和圖書館,因為我喜歡打籃球和健身,一方面是抒壓、另一方面是要保持健康的體態,而圖書館有討論區和自習區供學生們作良好的學習環境,再說,圖書館的書也經常更新,只要隨身攜帶學生證就可以自由地借書、還書。然而,劇院是集會所,是全校會議及年級會議的聚所,像有些特殊活動也會在這裡舉辦,而四季廳的用途也很廣泛,例如:開派對、數學研討會及音樂、舞蹈表演等等。所以學校的教學模式都非常特別,學生和老師的思想都很開放,所以老師常常會帶一些活動讓學生們互相討論,不僅僅是老師傳授知識,老師會透過詢問學生的意見,從中相互學習並給予反饋,如此一來能讓學生多方面聆聽及包容,並且獲得不一樣的靈感。

    3. 如何調適心態上的變化

    當處於迷茫狀態,就必須找你信任的老師或是好友談談,有心事憋在心裡只會讓自己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這裡有UWC學生都必須知道的三個指標---1.學業、2.社交、3.睡眠,只要能找到這三項的平衡點就能有較好的狀態和表現。總時常在沒有靈感的時候偷懶,功課不會做的時候就拖延,這是我需要改進的地方,明明知道繳交作業期限要到了卻還沒動工,也曾在夜裡因還沒做完功課而驚醒,也曾整日待在圖書館寫作業卻產不出東西,但這些是我最寶貴的經驗,因為遇到的大小事其實並不困難,只是我把事情想得太過複雜,卻一直在原地打轉,到了現在我終於明白要如何透過自我要求而把事情做好。經過一年的體驗,我大概知道如何調整生活的節奏了,也知道如何緩和自己的情緒,這些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穫。

    4. 一年來的省思

    今年看似沒達到我對我自己的期許,但在UWC我卻學習到了許多知識與人事物間的對待關係,更覺得UWC真的是個有很多微妙的地方,比方它有很多可以嘗試的新事物,但一切也都不簡單,因為一切大多都得靠自主性的安排及規劃。想到自當初來到現在,對於人生的定義又有很大的轉變、對於待人處事及照顧自己也有了一些方法及進步了許多,不過,還需要更大膽地去嘗試、及更勇敢的去面對,因為人每進入到了不同的階段都會蛻變,但蛻變的幅度取決於你做出的貢獻及承擔的風險,我一直抱持著信心,但就是缺少動力,期望下個學年我會再更努力的去創造不同面向的UWC體驗。

    5. 總結

    總之,我還是要感謝UWC台灣理事會能讓我有這個機會唸UWC,在探索UWC價值的同時,我也會盡心協力的去分享我的經驗,讓UWC愛的種子散佈在更多需要的每個角落,但真心也要謝謝這一路上支持我的師長們及幫助我的家人、朋友們,謝謝你們,由於你們的愛心與幫助,讓我在UWC學習與經歷得到了許多的幫助進而感到充實,我將永遠感恩在心,並會時常告訴自己一定要越來越優秀,等將來有了能力,也要同樣去幫助別人,貢獻社會。

    可能是 5 個人和皮筏艇的圖像

    可能是 10 個人、大家在讀書、醫院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10 個人、大家在露營和道路的圖像

    可能是 10 個人、大家在打美式足球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8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9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13 個人、大家在打籃球、大家在打排球和文字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文字的圖像

     

    Read More
  • Katelyn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12/03/23, by Web Editor

    Katelyn 在中國UWC度過了第一個學期,從台灣公立學校環境過去的她,在生活和讀書方面都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他是如何在新的環境中重新找到生活的平衡的呢?

    🔹UWC是一個多元且自由的環境,但同時,學生往往也要自己面對許多困難和挑戰。

    🔥想要進一步了解UWC嗎?快來閱讀Katelyn 的學期回顧文吧❗️❗️❗️

    https://medium.com/@hiimkatelynnn_/從未想過的旅途-起點-in-uwc-csc-cfbc940dca9c

    Read More
  • Melanie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12/03/23, by Web Editor

    UWC就是烏托邦?!在中國校區就讀IBDP1的Melanie寫下她在學校一年半以來,從迷茫到找到一群和她一樣熱衷於改善社會問題的學生。

    🌟「在一個充斥著各種資源的教學環境,你要首先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才能真正的發揮UWC的價值和資源,進而打造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UWC experience.」

    🌟Melanie整理出了3點她認為在進入到UWC或是申請UWC前應該要建立及知道的思考模式,快來收看影片吧!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khxzlUvk9k

    Read More
  • Todd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12/03/23, by Web Editor

    Todd寫下在UWC中國校區第一年的心得。他將在UWC的這個學期分成了三個階段:跨出舒適圈、時間管理,以及在前兩者都做好了後,他如何創造出屬於他的UWC生活。

    ✨都來閱讀Todd 的學期回顧吧!✨

    The second I made the decision to go to UWC CSC, I knew that I was embarking on a journey to pursue my boundless dreams. Without any hesitation, I began the journey anticipating various challenges. Throughout the past semester, many things happened and it was indubitably a major highlight of my high school life. Making new friends,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events such as homecoming parties and basketball competitions, as well as navigating through school work were among the myriads of obstacles that propelled my growth during this semester.

    ​It may seem strange to go to China, given the concerns of political parties, the possibility of discrimination, and the potential risk of being in danger. However, this did not happen to me. Students in the CSC community are respectful and acknowledg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eople. Before getting into the circle of an UWCer, I would like to categorize this process into three stages: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time management, and finally enjoying the UWC school life.

    ​First, getting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transferring to a new school is always challenging. Having trouble fitting in is probably one of the problems that most people encounter. Finding the right community for you in the school is significant, for me, I joined the basketball team and later on, my friends would soon revolve around the basketball community(shout out to Lawan, A612, and the basketball team). UWC is a place where different people with different backgrounds come together in a place where they can freely express their ideas. This is a perfect opportunity for you to meet people you normally would never encounter, so don’t be afraid of getting out and making new friends. This process of making new friends and fitting in was quite easy for me, as a simple basketball game could start a lifelong bond for most of us. Yet, to be able to balance social life and school work is another challenge that took me a long time to figure out.

    ​Time management is probably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CSC, having so much free time it’s up to you to make the most of it. Clubs with conflicting time, homework, and social activities are some of the factors that you need to take into consideration(note that the school encourages you to solve everything on your own, so for clubs that clash periods, you need to talk with your leaders!) At the start of the semester, I often forgot to submit homework or overdue assignments. I began to get into the habit of adding my homework to the to-do list which made me more aware of my assignments and finally I would be able to submit everything on time.

    ​Despite all the good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me during the semester, I sustained an injury that completely changed my mental health for a long time. Basketball is one of my major getaways when schoolwork or life is getting too stressful. The injury caused me to not be able to play for three months, I was unable to get the satisfaction of playing basketball and it had a huge toll on my mental health. Luckily, CSC is a place where you are forced to find a solution, and I soon became the JV’s coach for a few weeks, which helped me get over my injury stage.

    ​CSC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 expected, this school helped me form bonds that I never experienced, even though there might be fewer foreigners in the school, the UWC experience is still very unique and I would like to say you never know what it is until you have experienced it.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在運動、球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8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3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8 個人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8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室內的圖像

    Read More
  • Bob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12/03/23, by Web Editor

    Bob 在UWC 中國校區就讀Foundation Program (高一課程)。他記錄下了初到學校時同學們的熱情以及適應學業和上課的過程。快來閱讀他第一學期的回顧文吧!

    這學期是調整心態的學期。當初我抵達學校時須繳出七天五檢的核酸報告,當時因為不足三檢所以我沒能順利進校,只好被送進醫護室隔離,直到隔天中才進校。因為我提早到學校,所以能提早適應學校生活。正式踏入學校的第一天下午,學長們趁放學後帶我參觀校園,路上有位學長很熱心介紹學校的建築,而其他學長們在一旁聊天,有時也會輪流介紹或者引路,讓我覺得他們都很熱情。然而,DP2的學長姐已經開始上課,而我有很多閒暇時間,我就獨自在校園裡參觀,直到更多學生陸續到校,我也才正式步入我的校園生活,身為一個FP的學生,就是要趕緊適應校園生活,尤其學業、社交、睡眠是最重要的需要好好依需求調配的。第一天的第一節課是我最難忘的,因為我走錯教室,當我意識到我走錯教室時我已經遲到,於是我趕緊向學長詢問教室怎麼走?最後才急忙地到語文教室。事後才知道原來是課表臨時變動導致我走錯教室,最後還被語文Department的老師唸了一下。隨著課表漸入穩定,我開始覺得很不習慣。我的英文能力不是很好,有時上課就是無法完全理解老師在解釋甚麼概念,有時要小組報告或是被老師點名都會緊張到瞠目結舌,但這不失去我對英文的興趣,反而刺激我要把英文學好,因為英文表達不順時會遇到一些尷尬的狀況,例如有一次老師臨時讓我們在課堂上做PPT並上台報告,這樣的即時查資料和即時輸出對我來說很困難,所以被分配到的內容就很少,所以在一旁別人在高談論闊、侃侃而談的時候,輪到我時氣勢卻明顯下降。今年中國校區的學生以中國學生居多,除了上課期間外,都不回遇到溝通不順的問題,但還是會有人會選擇性地用英文聊天,並不是不會講中文,而是想要維持在國際學校裡說英文的儀式感。這學期讓我收穫良多,從剛開始因為英文表達能力處處碰壁,到現在能和幾位老師用英語聊天且分享我的狀況,讓我漸漸有了自信。目前需要加強的點是要多和別人交流,我有時真的是很我行我素,但春節過後的下一學期,我決定要脫下包袱去認識更多的人。

    可能是 3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5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大家在運動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Read More
  • 慕曦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9/01/23, by Web Editor

    今年第二輪的申請再兩天就截止了,我們一起來讀讀現在在中國分校慕曦的反思吧!

    台灣,簡單的兩個字,再搭配上有著紅、藍、白高飽和色的國旗,這是我熟悉的,更是我習以為常的,好像就是因為從小習慣了這組合,才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我在UWCCSC度過了短短的第一個學期後,台灣&台灣國旗對於我來說,是濃濃的歸屬感和更新的領悟。

    完全跳脫以往的舒適圈,是告別2022暑假後迎來的第一項挑戰。你問我驚不驚喜,意不意外,我絕對回答你,有夠驚訝,有夠震撼。UWC的生活不僅僅是在學習上會面臨種種挑戰,同時在學校裡的日常生活也是另一個挑戰,但是這些瑣碎的挑戰,都能夠巧妙的讓你成為更貼近UWC價值的UWCer。

    像是記得我剛進到宿舍的第一天,隔壁房一位來自上海的學生就直徑的衝進我房間,直逼來自台灣的我,然後質問道:「你是台獨嗎!」。又或是被計程車司機逼問道:「你們台灣是不是都罵我們連滷蛋都吃不起!」。這些都是真真實實寶貴的經驗,也因此讓我會開始思考我們兩民族之間的問題,若不是因為UWC讓我有這個機會離開台灣,到新的地方,認識新的人,我就只會是個安逸的井底之蛙。

    儘管,在學校有無數人在無形之中告訴我,「我就是中國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但我的文化背景是台灣給我的,我掛念的人,我熱愛的事物,都在台灣,都不是這邊可以取代的。在短短幾個月裡,台灣給我的歸屬感,不是對於中國激烈的反抗,又或是造成種族之間的隔閡,取而代之的是溫暖的意念。

    很幸運在我的求學階段可以擁有這麼特別的經驗,在求學之際,也讓我實際的體驗到地球所包容的不同,我相信,在更長的未來裡,UWC將會帶給我更多的成長及學習。

    在這裡,參雜著不同的族群,撇開政治、政權和社會地位,大家都是一樣的,我們各是懷抱著不同故事的人,但因為UWC而相遇。

    可能是 9 個人、大家坐著、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站著、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5 個人、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Read More
  • Sopia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5

    Published 28/01/23, by Web Editor

    Sophia 在中國UWC Pre-IB 課程第一學期的經歷。第二輪甄選已經開始,挪威校區今年提供專屬原住民的名額,報名請到 http://bit.ly/3IbN1bl,1月28日截止報名。

    「妳確定想要今年就出國嗎?」「妳幹嘛不多等一年?」「妳如果想讀IB,為什麼不在台灣的國際學校讀就好了?」⋯至從2021年,我開始申請UWC時,這些疑問不停環繞在耳邊。來自親人的疑慮、朋友的不捨,使我再三考慮了我的選擇。但在CSC生活完一學期後,我確定我做出了最適合的選擇。

    <波折>

    1、 疫情

    說到大陸,很難不聯想到新冠疫情下的種種限制。到了2022年中晚期,世界已漸漸恢復到2019年前的「正常生活」,已習慣「與病毒共存」,但大陸卻仍有不少應付疫情的政策。抵達廈門機場,我見到的不是歡迎親朋好友的人群,而是一排排防護人員「大白」。一落地,大白們就「熱情」地歡迎我們,把我們帶去填表單、入境、採核酸、領行李、消毒行李、拿二維碼⋯⋯。接著的,是7+3的隔離生活。

    十二月中旬,新冠疫情再次來給我的生活「增添風味」。當時,大陸政府下令開始讓全國逐漸解封:不再看行程碼、不用時不時就去採核酸,但這也意味著感染的風險也提高了,果不其然,在12/14的下午兩點,大家收到了緊急通知:校園裡有人感染新冠肺炎。這一封郵件,徹底改變了我的所有規劃。原本期待著隔天的Christmas Concert (聖誕音樂會),卻只能慌張地收拾行李跟訂機票。原本應該能實體結束的一學期,又回到了線上上課的日子。

    2、 年齡

    解除隔離後,我和朋友準備去解決最要緊的問題:電話號碼跟網路卡。我們前往營業所,但當輪到我時,櫃檯人員看了一眼我的台胞證,講了一句:「未滿16不能處理」。這句話讓我突然意識到,無論我如何不想被年齡限制住,有些事情不在我的控制範圍內。在大陸,未滿16歲不能自己訂高鐵票、機票,需要監護人才能辦電話卡,不能開銀行戶頭,這些皆是學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CSC生活>

    一、「內卷」

    來自我的某一篇日記:「當全校95%的學生都在讀書、趕功課時,我敢不跟著 嗎?」在CSC的第一學期,另我最受衝擊的校園特質是「內卷」。入學之前,我懷著滿是期待的心情準備迎接不以成績為導向的學習生活,沒想到,我在CSC最常被問的話是:”What did you get?”(妳拿幾分?)。還記得,英文老師改完全班的第一篇作業時,在白板上寫下大大的”Overdoing it”(過度)。第一篇作業,是改編一篇課堂隨筆創作,老師故意沒給出字數限制,只要求我們有頭有尾、不要花超過一小時(畢竟只是改編課堂上花了十分鐘寫的小作文)。那天,老師站在教室前面,和我們宣部說:有人竟然寫了8000字的「隨筆」給她。將老師講到這裡時,她明顯是心生不滿,而非讚嘆,但教室此起彼落的卻是其他學生的佩服。

    二、深夜長談

    還記得在出國前不停聽到的一段話:「過了五年、十年、你會記得的UWC生活不是數學課教了什麼內容,也不是這次物理課堂隨側拿了幾分,而是和朋友在半夜的長談」。我的第一次長談,就在陰錯陽差之下展開了。我的室友剛好也是一位台灣人,但久居於大陸的她因為疫情而四年沒回台灣了。那天晚上,我們各自在準備隔天上課的用品,我隨口問了她一句:「妳這寒假回台灣嗎?」,這句話開啟了我們的第一次長談。一開始,我只是在跟她介紹台北近幾年的新建築、新政策,聊著聊著,我提到了「萬安演習」。她對此充滿好奇心,於是我找到了一段萬安演習的新聞給她看,看著看著,新聞自動播放下去,新聞播放什麼,我們就聊什麼,從萬安演習聊到日月潭聊到兩岸關係。同樣身為台灣人,但成長背景十分迥然的我們,邊分享對事件的看法,邊努力了解對方的理念。那晚,我們一聊就是三個小時,但時間感覺只過了十分鐘,那晚,我們足足聊到了凌晨一點的「斷網」,當Youtube播放的新聞突然中斷(斷網之後,需要vpn的網站都不能用),我們才意識到時間的飛逝。從那晚起,深夜長談變成了我們是有間的默契和習慣。

    <心態轉變>

    1、 不畏懼失敗

    “The FP year is designed for you to make mistakes” 「FP課程是設計給學生有挫折的」, 這句話從第一場assembly不停地環繞在大家的耳中。從小活在滿分及獲獎的讀書環境下,我早已習慣以滿分為目標的學習,於是老師們不斷地「鼓勵」我們失誤,聽起來格外刺耳。入學第一週,我面臨了一個重大的決定:選課。入學之前,我早已思考過這個問題,我本來打算選歷史、生物、法文,但最終這三科只有法文被保留下來了。學校在選課前舉辦了一場”course fair”,目的是讓沒有接處過IB課綱的我們稍微認識各科的核心概念,以便我們幾日後的選課。當時我走著走著,逛到了「電腦科技」這門課,我懷著「聽聽就好」的心態聽完老師的講解。殊不知,我越聽越感興趣,但我仍以為這門課會太難拿分,而沒有認真考慮。直到填選課單的那天,我看著表單上的”Computer Science”,想到它是CSC的特色課程,又想到老師們的一句話“you are supposed to make mistakes this year”,決定接受可能失敗的風險,把它填在first choice的欄位。這門課成了我這學期最樂在其中的課因為我不怕失敗,電腦程式故障時,只要把問題揪出來後重新嘗試,我在CSC的第一學期也是如此,失敗了,就站起來重新出發。

    二、認識真正的自己

    “All quests are fueled by self-discovery”.

    在這四個月,我學到最多的科目不是數學、電腦科技、法語,而是「自己」。到UWC之前,我一直認為我是一個非常認識自己的人,我以為我在15歲就把自己摸索完了,已經了解玩真正的自己了。但到了UWC之後,我發現我根本不認識真正的自己,我認識的僅僅是我 願意 讓自己理解的「自己」。我以為我喜歡學習語言,不喜歡理科,每天都得靠鬧鐘保持睡眠時間,但這是我給自己列出的「人物設定」,並非真正的我。真正的我其實不特別喜歡選修的法文,最喜歡(也學得最辛苦)的科目是電腦科技,週末也能九點準時自然醒、是個夜貓子:凌晨三點的效率最高,這些「真正的特質」是我這學期學到最珍貴的東西。在自我發掘的這條路上,我還有很長遠的路途要走,我仍不確定大學想讀什麼科系,甚至連明年的DP課程都還沒選好想修什麼,但我相信在這學期了解了「真正的自己」後,我能更真誠地做出喜歡的選擇,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人生走向。

    三、「有時,需要的只是開始」

    這學期,我養成了寫日記記錄生活的習慣。但比起日記,比較像是「週記」或是「旬記」。這個日記本沒有時間壓力,我也沒有強迫自己每天都要更新,而是有特別的事情或想法才會紀錄(我有時甚至半個月才紀錄一次)。這是2022年十一月的一篇:

    (從小做起沒關係。 不必成就一切,不必熱愛一切,你甚至可以恨幾乎一切,但至少要試著找到一件你喜歡的小事。 對我來說,有一個時間點,我真正喜歡UWCCSC 生活的一點是,至少我在 FP 中掙扎,並且有一年的「失敗」餘地,而不是在 DP1 中掙扎,那裡有很多 更少的餘地。 這種(稍微)樂觀的態度讓我能夠以更積極的眼光看待事物,最終讓我看到更多事物的優點。 有時,您所需要的只是一個開始。 不是計劃,不是目標,而是開始。)

    (我還懷著雄心勃勃(但不正確)的想法進入了這一年,即我將能夠在學校活動中保持相同的參與度,並將我的成績保持在與中學相同的水平。 我很快意識到情況並非如此。 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接受這一點,這也是我仍在努力接受的事情,但我開始允許自己退後一步(或 10 步)來審視大局:我在 UWC,這是我首次接觸IB,首次在這麼大的學校,首次在真正的國際學校,首次遠離家庭的安全。 在一個對我來說有這麼多「首次」的世界裡,我允許自己與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處於不同的水平。 退後一步讓我反思我真正喜歡做的事情。 我決定加入 AR-DEI(反種族主義-多元化公平包容性),這是一個我真正熱愛的團體,也是一段時間以來我第一次感到沒有壓力的活動。 我真的很喜歡它;它給我帶來了快樂,我相信它會在下個學期繼續給我帶來快樂,並貫穿我的 UWC 歲月。)

    <結語>

    我在UWCCSC第一學期的生活充滿起伏。入校之前,我沒想到我會重新碰到排球和羽毛球,沒想到我會交到真心的新朋友,沒想到我會在凌晨一點和朋友辯論女權議題,沒想到我會提早回到台灣⋯⋯「沒想到」,成了我這學期的座右銘。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站立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未提供相片說明。

    Read More
  • Peggy 中國UWC 畢業年度2024

    Published 11/01/23, by Web Editor

    Peggy回顧她在中國UWC第一個學期的經歷。中國UWC計畫在下學期重新錄取海外學生,相信在中國校區的學生們將會有一個完整的UWC體驗。第二輪甄選已經開始,挪威校區今年提供專屬原住民的名額,報名請到 http://bit.ly/3IbN1bl,1月28日截止報名。

    因為疫情以及當地政策,中國國內的各種活動、部門都遭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很可惜地UWC中國分校也同樣地必須接受這一波沈重的打擊。

    ​當初UWC最吸引我的一個亮點便是能夠在一個多元的環境中學習: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一起分享彼此的國家、故事、看法,和不同文化的室友體驗因為背景不同而帶給我們的生活衝突,和大家從世界層面的不同角度去討論我們共同的全球問題並一起讓他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行動,和不同國家的老師學習他們精心設計、有彈性、體驗式的課程以及聽他們分享獨特的生活經歷與故事……。我有太多太多的期望都寄託在這個多元的環境和人群能夠帶來的體驗。

    ​其實在決定前往CSC之前,我就清楚知道,因為疫情的緣故,外國學生拿不到visa進不了中國,所以學校高達90%以上都會是中國學生。老實說,在還沒出發前就必須面對自己最大的期望受到狠狠打擊,是真的件蠻失望的事,不過我認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用「國家」來定義多元性真的太狹隘了,而且中國這塊土地這麼大,相信和來自不同地區的同學們一起生活、學習也是很有意義很獨特的機會。也就是抱著這樣的想法,我重拾信心和期待在8/16踏上了這趟旅程......。

    ​現在回顧起這四個月說長也不長,說短也不短的UWC life,我想我體悟最深的便是我與「學業」間的平衡了。我知道UWC是個能帶來遠比學業更多的地方,但我必須坦承在100多天的日子裡,我多數的經歷都盤旋在與「讀書」間的奮鬥。我常常很懊悔與失望為什麼自己的UWC experience都環繞在功課、考試上,而並非自己最初所追求的樣貌,而當看見其他分校的朋友分享他們UWC生活時,我更會忍不住質疑自己來到的是不是UWC?自己當初為什麼要來UWC?

    ​過去天天和學業奮鬥的日子非常痛苦,總是充滿疑問與迷茫,但現在往回看去,我不得不說,自己也因為這些經歷成長了很多也更認識了自己。或許我這學期的體驗一點都不UWC,但我相信也是只有這樣親自來到UWC CSC我才能夠有這些體悟與成長的。下面我把自己尋找與學業間的平衡的這趟旅程簡單地劃分成了四個階段:

    <衝擊期>

    ​出發到CSC之前,當身旁親友聽見我要去中國讀書時,他們的第一個反應總是「中國那邊讀書壓力很大欸」「那邊的競爭很激烈欸」,但我自己清楚,我要去的是UWC,它跟一般的高中並不一樣,更何況我來到UWC所追求的並不只是「學業」而已,而且即便外在的讀書壓力再大,我自己也是能夠為我的在校生活作主的吧?所以一直到開學當天,我都並不是很在意其他人的這些憂慮,堅信著自己的選擇以及盼望著課程的開始。不過很很快地,開學不到一星期,親友們口中的高壓讀書環境開始一步步吞噬我的校園生活。

    ​記得第一次上每堂課時,提早幾分鐘進教室的我幾乎都是班上第一二個坐在教室的,同學們大多都踩點上課,進教室後也不太跟彼此交流,只顧著滑自己的手機,讓一直望著教室門口希望能認識新同學的我感到有些不知所措。在上完第一週的課程後,我開始發現自己心中對課堂上學習模式的失望逐漸增強:課堂中多數是聽老師講課,很少有實作、小組討論的機會,而大多小組討論的時候,同學們也不是很願意一起提供想法一起討論。時間久了,我也開始習慣於這樣的學習模式,而心中那份體驗式、交流式的學習期盼也逐漸地暗淡掉。令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有一次在一個全年級的會議裡,我在匿名調查裡甚至支持了「更傾向老師課堂中以講課為主的學習模式」,因為當時的我認為,與其讓時間在那些沒有人講話的小組討論中流逝掉,為何不讓老師教授一些更有意義的內容呢?

    ​剛來到CSC時,和新朋友的對話幾乎都這麼開始的:「你叫什麼名字?」「是DP1的學生嗎?」「你是哪一個house的啊?」,然而巧妙的是,每個同學緊接的問題總會不知不覺共同地來到:「你以後想讀哪一間大學呀?」。起初的我並不覺得這是個什麼太大的問題,但隨著在校日子變長、體驗到的更多後我逐漸發現這句話深深地影響了我的UWC experience。

    ​我相信每個人來到UWC都有他們自己的初衷和故事,但在學校我感覺到的是,似乎多數同學們聚集在這裡的終極目標都是為了他們「未來的大學」。學期剛開始時我問我的新朋友為什麼他要換課,他跟我說「喔因為那個老師上課在講他的貓咪,太水了」,或是只要有成績出來,同學們之間總會不斷地討論彼此的成績,評論哪個老師給分好不好,即使那只是個零佔比的小作業而已,或是有一次在餐廳我看見一個學生巴著老師不放地在爭執分數,讓老師最後很無奈地詢問他他能不能先好好地吃一頓飯,又或者是學生們常常彼此分享「該怎麼舔老師」來拿到好分數,這些都是在校園裡屢見不鮮的事情,似乎學業和成績已成了大家的核心。

    ​對於剛來到學校的我,這些新體驗真的帶給了我很大的衝擊,而從小就在台灣體制內長大的我,體驗過也知道「成績」在我們教育裡的重要性,但我從來不知道原來它可以被玩成這個全新的高度!不過或許是因為心中對UWC的憧憬、希望還熊熊地燃燒著,這些現象並沒有帶給我太大的反感或反彈,我反而認為這一切很新奇,並很享受地接收這一切「新體驗」。

    <迷惘掙扎期>

    ​隨著課堂學習的內容逐漸累積,作業與考試也開始變多。面對第一次接觸IB體制,學習內容、課堂重點、考試方式我都必須從頭開始學起,再加上多了一道英文的語言障礙,一開始的適應期的種種挑戰經常讓我備感壓力、懷疑自己的能力。

    ​因為今年幾乎沒有外國學生,班上的同學大多都是從FP升上來的,再加上這一屆新加入的中國同學們在來之前多數都是待在其他類似體制的國際學校,所以很多老師經常把部分教學內容預設成大家都已經學過了,而直接進入到新的內容。這讓原本還在尋找學習步調的我更加跟不上大家的腳步,更加擔心自己和其他同學間的距離不斷擴大......。

    ​逐漸的,我開始每天到圖書館報到。15:50一下課我便到自習區一路到吃晚餐,晚飯吃完後我再沿原路回到圖書館複習、做作業,一直到睡前,我的行程真的只有讀書而已:我有趕不完的deadline,有一定得預習的上課內容否則隔天上課會跟不上,有提早要開始準備的考試......。生活變得非常規律但單調。

    ​在這樣作息的壓榨下我也逐漸承受不住了,我開始拖延手上的工作,開始逃避各種跟學業相關的東西,開始不再期待每一堂課,開始思考這一切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開始去翻找自己出發前記錄下的期許與初衷......。但最後往往我又再次屈服於現實中排山倒海的deadline和考試。

    <爆發點>

    ​我記得那天是一週裡課最少的星期三,早上第一節空堂我就跑去圖書館開始做中文作業,中間上完課吃過飯後我又再回到電腦前繼續把作業完成,最後,很幸運地在吃晚餐前把兩個功課完成上傳。正當我坐在common room和朋友們吃著晚點心放鬆時,我忽然發覺自己不知道要做什麼,自己甚至連手機也不想滑,所以只好坐在地上發呆,不過馬上,我又被「沒在讀書」的罪惡感給襲捲了,最後我回到房間把電腦打開,一再一再地去查看課表和deadline,結果沒想到又多出了一個經濟作文作業,我當下心裡真的慌了而且感到非常的害怕:作業不停的向我撲過來,我的日子被環環包圍在學業之間,我感覺自己的生活只有「讀書」兩個字......。最後,我在朋友的一句「你還好嗎?」下,終於撐不住,痛徹心肺的哭了一場...。

    <調整期>

    ​在反覆地和advisor聊過後,我嘗試了很多種方法來改變我的現況,像是每天劃分至少一小時的時間給自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管是看看電影或讀本書都好,讓這個時間內的自己好好的放鬆好好的投入自己的興趣,或是和自己約定晚上10:00後就絕不碰任何有關課業的事,把各種焦慮課業的時間拿來好好地去探索學業以外的各種新面貌。一開始要讓我停下手邊做到一半的工作而去放鬆常常讓我感到焦慮和擔心,不過在不斷地嘗試和堅持下,這個看似很簡單的新計畫在不到一星期後就出乎意料地開始起了作用。我感覺到自己好像逐漸從絕望的無底洞爬了出來,好像逐漸撿回對學校的熱情和期待,好像整個人又充滿了活力一樣,而且當看見自己在課業以外的目標也不斷地有新進展時,更是覺得有成就感更是充滿動力地想繼續努力下去......。

    ​不過尋找自己最好的狀態也並不是這麼容易的。時不時,我還是因為成績的壓力而又向原形退回了一步。記得有一次,老師一個個發下分數後,大家便開始熱烈的討論分數以及自己是怎麼在deadline前幾個小時瘋狂趕完的,在聽見同學們都拿接近滿分的高分,又想到自己天天為這項作業投入了這麼多時間精力卻比不上別人後,我再次被壓力籠罩,整個人鬱鬱寡歡了起來,上課的心情也大大受到影響。後來下課我仔細數了一下分數後我發現老師少幫我加了10分而去找老師再次確認,當我看見我的分數被加回我自認為跟其他同學相同水平的成績時,我感覺自己像從地獄直接飛上了天堂,非常的高興,而那天剩下的時間裡我幾乎都是掛著笑容的。

    ​但我馬上意識到自己的心情是多麽如此受到一個「分數」而波動。就因為一個10分,我的心情、我的日子整個大起大伏:我的生活像是被成績主宰著一般。當下我發覺,光是硬式的新計畫是遠遠不足的,於是決定要從內在的心態去調整來改變我與學業間的關係來找到我們之間的平衡。

    ​面對成績,我嘗試把它看淡,轉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知識的吸收以及過程中的成長,中間的過程我竭盡全力地去理解、嘗試,不管最後的成績是好是壞我抱持著隨緣的心態。面對學習,我嘗試從一個長期的角度來看待,而並非以短期的成績與成果來評斷我的成長:學習重要的是過程的成長而非最終結果。面對同儕壓力,我認清每個人來到學校的背景都不同,有些人從小就在這個教育體系長大、有些人對某種領域特別有興趣特別拿手、有些人為了一個作業願意投入非常多的時間精力......,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我們看見的常常只是別人的部分或是最耀眼的樣子,不要貿然地就把自己和他們做比較,與其科科都和最厲害的同學拼到最好的成績,最後卻發覺不知道自己這一切是為了什麼,何不嘗試找到自己熱愛的領域,全心投入不斷地向上成長呢?不過,我也會提醒自己,停止比較並不是完全地忽視其他人的表現,應該是藉由這些機會看見一個東西能夠發展的多元性以及能夠達到的不同高度,同時又可以藉由這視野激勵自己、借鏡學習。

    <現在>

    ​我曾經讀過一首小詩《紐約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其中寫到「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3個小時,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歐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當時還是國中生的我就深深地被這富有含意的小詩給吸引了,但在經歷過這四個月的洗禮後,我更能深刻地與它有所連結、更能體會到其中層層的含義。雖然說這四個月真的很艱難,但我也很感謝、珍惜這樣的體驗,它讓我學習如何在摔得重遍體鱗傷後再次爬起來向前行,讓一個經常盲目追求最好的我學會傾聽自己的內心,讓我更了解自己並逐漸找到與學習間的平衡......。我很幸運也很感謝在這一路上收到很多人的鼓勵與支持,不管是遠在台灣的家人的加油打氣,或是同樣飽受精神折磨卻願意傾聽我的煩惱並給我建議的朋友們,又或者是在路上剛好看見我在落淚跟我分享自己經驗和技巧的同學們,以及總是很關心我、跟我一起尋找解決方法的各個老師們,如果不是他們,我相信我是沒有辦法獨自走到現在這一步的!

    ​現在的我其實還沒有辦法自信地說我已經找到那個平衡點了,我相信那個點是不斷地在移動的,我也都還在嘗試不斷的調整去找到自己最好的狀態。不過現在往回看我覺得自己這個學期似乎都還停留在與學業的奮鬥、停留在偏向個人的層面。下個學期我期許自己能夠創造更多與朋友、校園、社區的互動與連結,讓自己的UWC experience拓展至不同的寬度與深度,並努力追求、實現自己當初來到UWC的初衷和理想。我知道接下來的過程也將會很艱難,但也就是這些一路走來的種種才能讓我有如此深刻的新體悟、才能交織出更好的自己不斷前進吧!

    <其他小感悟>

    雖然這四個月真的是被種種的學業給佔滿了,但其實這些日子裡我也體驗到很多特殊的經歷,有了很多不同深刻的感悟:

    (一)最深刻的一堂UWC課

    ​因為學校裡的學術氣氛濃厚,課堂內容明顯都是朝著考試在做準備的。記得一次剛考完summative,心理學老師設計了一個跟考試沒有什麼關聯的活動讓我們在課堂上參與、討論。這個活動大致上是讓我們體會作為難民被迫離開家園時必須面對的種種抉擇與困難,並討論、思考這個社會和世界中的「不公平」。我必須承認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自己身處在UWC裡學習!當天上完課的我真的非常興奮,不停地跟朋友們分享這堂課,甚至還傳了訊息謝謝老師他在這個滿是學科壓力的氣氛下帶給了我們這一堂課。我想,或許學校氣氛在某種程度上真的和想像中的UWC不一樣,但其實還是有很多人正一起在努力地改變這個現狀,為我們找回我們所追求的UWC;或許我來到CSC,表面上它沒有辦法馬上帶給我我所期盼的那些體驗,但其實這並不意味著它已經脫離”UWC”,它只是將這些寶貴的體驗藏在更深的的地方,需要我們自己去挖掘自己去創造而已!

    (二)白紙運動

    ​11月底,在我認識白紙運動前,校園裡、朋友圈中便開始可以看見相關的標語了(還記得當時的我還很傻地跟朋友們討論著貼在電梯裡的白紙是幹麻用的!),而隨著事件的蔓延,一些「比較極端」的支持方式也開始出現。在那週三的house meeting裡,大家彼此間沈重的心情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很多同學都用著自己的方式在聲援這個運動,但似乎就是受到了種種的束縛,最終只能留下氣憤、無解的心情。當下的我第一次體會到作為一個生在台灣的孩子是件多麽的幸福事、看見言論自由是個多麽珍貴而非理所當然的權利以及看見民主的得來不易和寶貴。這次經驗的震撼是我永遠無法用文字形容出來的,這個新視野讓我更珍惜那些我視為理應擁有的一切,也讓我想用行動把這一切分享出去。

    (三)關於新聞媒體

    ​從小開始,在台灣新聞媒體上看見有關中國的評論通常都偏向負面,但常常又聽見媽媽與大陸同事間的對話後,我總很疑惑他們和電視上報導的樣貌間的差距。這一趟去了中國後,我深刻地看見社群網路對我們能夠造成的影響有多大,有多麽容易因為不理解而挑起人們之間的對立與隔閡。在中國,那些以前看見的負面新聞確實偶爾會出現,但大多時候並不是這樣的,我們所看見的經常只是事件的一部分而已,而且甚至可能是精心挑選過最差的樣貌,在親自與這邊的老師、同學、陌生人有過交集和互動後,我發現大家其實都是一樣的,只是我們所成長的背景、文化、生活方式、價值觀有所不同,可能造成彼此的不適應罷了,而如果因為政治關係係去否定這個國家的其他部分真的是件蠻可惜的事。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坐著、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大家坐著和炒麵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大家站著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大家站著和街道的圖像

    可能是 4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食物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食物和室內的圖像

    可能是筆記型電腦和室內的圖像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