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李晴—UWC Li Po Chun College in Hong Kong, Class of 2019

13 November 2018

一學期了
這中間發生的事太多,很多事甚至來不及好好沈澱下來,就成為被遺忘的回憶。

回想出國前的我,那應該是四月底的時候吧,為了在開始前更加確定自己的目標與態度,我重新問自己為什麼選擇UWC,因而寫下了這一段文字:「我想要認識世界、認識不一樣的自己、探索不一樣的地方,多過追求平穩,或者待在舒適圈做一個大家覺得優秀的人。我想走出去,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我想挑戰自己,看看自己到底能不能承擔UWC給予的課題。說不害怕是假的,我當然害怕自己跟不上、害怕自己不夠好、害怕交不到朋友、害怕沒有人喜歡我,可是我最害怕的是自己放棄。所以我要告訴我自己我不要,我也不會。不管發生什麼事或是經歷什麼挫折,我都要下定決心,告訴自己我不是去那裡享樂的,我知道自己會跌倒,但我一定要用盡全力爬起來。不管前方的難關是什麼,我嘗試一萬次都要闖過去。」

就這樣,我抱著必死的決心飛到了香港,那時候膽怯又興奮的心情已經找不回來了,但一出機場映入眼簾的那一大片LPC旗幟,還有那旗幟背後兩個陌生又熱情的臉龐,我大概這一輩子怎麽也忘不了。

「難題一:我的位置在哪裡?|我是誰?」

在這精彩的三個月中我經歷最大的挫折是什麼呢?大概就是無數次襲擊我的自卑感吧。在充滿優秀年輕人的校園裡,不去和他人比較、不去感到自卑真的是一件太難的任務,「我總是不比別人好,成績不比別人好,也不比別人會交朋友」,這是我一開始常會有的想法。我不知道在這樣龐大的群體文化中,我自己在哪裡,在這些優秀的人當中,我似乎失去了容身之處。於是我開始去假裝,假裝自己很快樂,假裝自己活得很好很酷。但那不是我,而我也意識到了,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自信,與它造成的後果。

思考之後,我想通了。所謂優秀不在於「看起來」很酷很會社交,或是看起來很快樂的活著;畢竟人沒辦法假裝快樂的活著,如同生活是不能被包裝的。而自信也不該是由外而內的評價,而是由內向外長出的信念力量,那是一種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並且就算做得不夠好也有勇氣再站起來的信念。

「生活是不能被包裝的,快樂就是快樂,不快樂也不需要裝作快樂;人是不能被包裝的,我就是我,即使我還不夠好,也不需要裝成別人的模樣。」

只有當我理解了,承認了,接受了,才能由自己內在出發,開始一步步去改變和成長。

「難題二:我來自哪裡?」

你來自何處?最近我開始去想像如果沒有從來沒有所謂國家存在的話,世界是不是會和平一點?
國家是一個想像共同體,民族也是。可是我們太常用國族去分類人們,太習慣把國族納為我們對自己身份認同的一部分,漸漸地,我們離不開它了。但如果你的國家是個不被國際認可的國家呢?是否你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也將缺少一大半?

「台灣是個國家嗎?」這大概是我去LPC之後最常碰到的難題,甚至也有人會很直接地問說:「你不就是中國人嗎?台灣不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嗎?」

關於這個難題,我有兩個小故事。第一個小故事發生在地理課,事情始於老師請一位同學把中國在世界地圖上圈起來。而那位同學就這麼信誓旦旦地,先把大陸的母雞形狀畫出來,然後,他停頓了一秒鐘,然後又把一旁的台灣島以極快的速度圈起來。那紅色的白板筆,在上頭刮出的刺耳聲響我到現在還記得一清而楚。

第二個小故事發生在餐桌上。始於一位來自印度的同學問出的一個尖銳的問題,他說:「你怎麽可以證明你不是中國人?」「你說什麼語言?」他問道。我回答:「Chinese」他說:「那麼...你就是Chinese 囉?」我說:「語言不代表什麼,美國人也說英文。再說了,我們有自己的護照、國旗、政府、法律。」他回答:「香港也有啊。」這樣的對話一開始,來自香港、美國的同學也一起加入辯論,雖然當時心情並不是很愉快,但事後還挺謝謝那我同學的,是他幫我開啟一個對話;我能重新好好思考這件事,建立我的論點,而他也能給我一個機會,讓我說服他。——經過幾個禮拜後他終於願意承認我是一個台灣人,而不是中國人。

不管是白板筆的刮痕還是餐桌上的對話,這些聲音很刺耳,這些痕跡很傷人,可正是因為它們,我才能真正意識到,作為一個台灣人,我如何跟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表述我的立場是多麼地重要。然而,在向他們好好解釋之前,我必須先搞清楚自己立場在哪,我的底線在哪,還有為什麼。

所以,最後我面對「台灣是個國家嗎?還是中國的一部分?」所整理出的回答是:「台灣是個尚未被承認的獨立國家。然而一直以來,台灣都作為一個獨立國家在運作。我的的選舉、經濟、法律都沒有受到中國或其他國家政府的干涉。即使如此,中國政府一直以來都堅持宣稱台灣是他們的一部分,這與過去兩岸複雜的歷史有關,而其他多數國家,在不想與中國為敵的前提下,也沒有承認台灣或者中華民國作為一個國家,台灣自己更是從來沒有宣布過獨立。也許因為宣布獨立要遭受的風險與經濟損失太高,再加上人民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所以到現在仍未執行;但作為一個台灣人,即使我沒辦法證明台灣在國際上是一個獨立國家,我也絕對不會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事實也是如此。」

就算台灣至今還不是一個被承認的國家,我對自己的身份認同仍被台灣佔據了一大半的位置。這片土地、這樣的文化、這群人們;他們是我的一部分,也是讓我能成為我的重要養分。

「小結:先對世界微笑,它才會回過頭來變得美麗」

也許你會好奇,那這三個半月我到底實際經歷了什麼,說真的,說不完的。因為這三個半月真的就像濃縮的生活一樣,每天都發生好多事,接受好多次刺激,而我的心境,更是跳動的起伏不定,雖然每天都在過著所謂的日常,卻一點也沒有安定的感覺;因為每天似乎都有新的挑戰、新的刺激在等著我。
「在這裡的生活,對每個人都不是輕鬆的」這句話說得很對,沒有人會是輕鬆的,因為它太過豐富、擁有太多變數;從另一方面來說,大概人們走進這間校園之前,心裡也早已期待了不輕鬆的生活,也就是說「沒有人是想要活得輕鬆的」,聽起來很不正常吧?但這就是我所認識到的UWC文化。在我進到LPC以前,我覺得所謂的主流文化總是會告訴我:「如果可以活得輕鬆一點,why not?」但我覺得UWC不是這樣的,它總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說服著我:「如果可以活得精彩一點,如果可以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一點,why not?」

回憶起學期結束的前四天,我和一群舞龍社團的同學坐在網球場邊的樹下吃著披薩,喝著可樂,享受著假期前的同樂時光。聊著聊著,突然一陣風吹來,將樹上的粉色的花瓣吹的紛飛而落,那瞬間,我感覺到很多很深刻但難以解釋的感動從心底湧現。我知道,這一段日子必定將會成為我一生中珍貴的禮物——事後回想才發覺,原來我的感動是來自於坐在我身邊的這群人,來自於我與他們的相遇;因為我懂得了,學校不完美,我不完美,可是當擁有想要把世界變得美好一點點想法的這群人相聚在一起,讓生活能如此精彩,讓生命能擁有如此豐富的可能性。

但我必須再次澄清,UWC真的不是什麼是世外桃源,而是個給予每個人挑戰的地方,它是你重新面對自己不同面貌,在掙扎與挫折中找到自己,去改變,去成長的地方。就如同我在日記本裡寫下的這句話:「要先對世界微笑,它才會回過頭來變得美麗。」不是說要無時無刻刻意的去微笑,而是要學著去接納,並以一個「我要用自己的力量讓生活變得美好,讓世界變得美麗」的心態出發,以微笑的姿態面對生活。

我想,當你能夠成為心中所期望的美麗圖像的一部分,世界也才會回過頭變得美麗——只有你才看得見的那份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