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Eason 哥斯大黎加校區 畢業年度2026

29 April 2025

¡Pura Vida! — UWC Costa Rica 第一學期心得

 

首先,我想感謝UWC台灣理事會給予我這珍貴的機會到Costa Rica增廣見聞!

這篇反思獻給我的爸爸、媽咪、妹妺、Yivone乾媽、振福老師和James老師和一路支持我的親戚朋友們.

...

一切的開始

從小到大,每週五爸爸總會“召集”全家人來個電影之夜,觀看的電影種類非常多元。從當紅的好萊塢大片到節奏感十足的印度寶萊塢電影,樣樣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消遣不僅讓我們開心,也在不知不覺中激發了我對異國文化的嚮往。就這樣,當時年紀小小的我,心中有了一個不太一樣的夢想:總有一天,我希望能坐在一間教室裡,四周圍坐著來自世界各地、擁有不同文化、背景、種族的朋友們,大家一起交流、一起學習。

然而,像許多人一樣,我的童年夢想在台灣的國民義務教育過程中漸漸褪色。從小學的固執、國中的奮發向上,到高中的多元探索,回頭看,這些經歷都是最好的安排!

直到2023年228連假,我和親友聚會時,大家都沈浸在輕鬆的氛圍中,眼前的香嫩烤肉卻帶著一絲憂鬱和不確定感。剛剛擺脫了日常瑣事的我,真心希望能夠好好休息,準備迎接假期後的挑戰。

然而,心中的躁動依然未曾平息。略顯迷茫的我被乾媽發現,得知我對於求學和探索更多可能性的渴望後,她推薦我申請United World College(世界聯合書院)

殊不知,其實媽媽在一年前就從乾媽那裡得知了這個求學的機會。她希望我能在成功高中探索自己、結識朋友、吸收經驗,所以才決定讓我晚一年申請。如今回頭看,這無疑是個正確的選擇,兩年的成長讓我受益匪淺。所以,還是乖乖聽媽媽的話吧(周杰倫演唱會…T_T)

我記得申請過程中,自己被學業、夢想和英文書寫能力的問題夾在中間,腦海裡總是回想一個問題:“我憑什麼?” 一度,我甚至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留在台灣算了。

看著一個又一個朋友投入申請,追尋自己的夢想,我的媽媽對我說:“只要你想,就沒有辦不到的事。先做,然後再想。” 聽進去這番話後,我決定全力以赴,勇敢嘗試。這看似單純的衝動,其實正是吸引力法則的關鍵心法!

“當你努力追尋夢想時,整個宇宙都會幫助你。”
— — 保羅·柯艾略,《牧羊少年奇幻之旅》

終於,經過半年的申請流程,過年前幾天,我在爸媽陪伴下和理事長Ashlee開了個視訊會議。

她說:“我們打算把你送到哥斯大黎加校區。”(我當場樂壞了)
接著她問:“爸媽需要考慮一下嗎?”
我看了看爸媽,做了個OK手勢,結果我媽竟然把我的手從螢幕裡抽出來,對著電腦大聲說:“不用考慮,謝謝理事長!”

後來聊起這件事,我媽還以為我是想讓她考慮三天,這誤會讓大家笑得差點喘不過氣來。

跨越太平洋

經歷36小時的旅程,三次轉機,跨越廣闊的太平洋,從白天到黑夜又從黑夜到白天,終於在凌晨兩點抵達接下來一年將生活的家 — — UWC Costa Rica。

初到時,眼前的景象並不如預期。從Juan Santamaría機場到校園的路上,我在校車裡脫口而出一句:「Not gonna lie, but I lowkey see nothing.」周圍一片漆黑,只有熱帶雨林特有的蟲鳴鳥叫迴盪在耳邊,讓人感受到異國的獨特氛圍。

下車後,大家紛紛朝各自分配的宿舍前進,唯獨我沒收到通知,只能拖著行李箱在黑暗的校園裡四處遊蕩。直到遇到夜管Mario,他滿臉狐疑地看著我這個陌生的身影,用著有限的英文試圖和我溝通。最終,他恍然大悟地說道:「You are… Cabo Blanco!」 — — 起初我還以為吉祥物是鬣蜥,沒想到其實是浣熊!(極度荒謬。)

走進宿舍,映入眼簾的是簡約而舒適的設計,既可愛又不顯單調,整體氛圍令人放鬆。更讓我驚喜的是,Cabo Blanco的位置堪稱完美 — — 無論是食堂、健身房、圖書館還是教學區,都比其他宿舍近得多。入住的第一刻,我就感受到滿滿的歸屬感,真心喜愛這份獨特的 Cabo Spirit

就這樣,夜管和我一起把行李搬到二樓。當我發現是兩人房並開門進去後,我盡量不吵到室友,輕手輕腳地把東西擺好,然後去洗了個澡。當我準備躺下睡覺時,室友突然醒來。我們就這樣聊了一整晚,直到早上5點才停下來。就在這個未來兩年的家裡,我認識了來自瓜地馬拉的Luka。

開學週的生活

睜開眼,我在哥斯大黎加的第一天開始了!

學校精心安排了一系列為期兩週的活動,旨在幫助新生更全面地熟悉校園環境、了解日常行程,並融入這裡的師生群體。

一天從熱鬧的相互介紹開始,所有人親切地打招呼、交流,文化差異瞬間展露無遺。雖然很快適應,但仍能感受到各國人在身體界線上的不同,非常有趣!

今年開始混宿的Cabo Blanco成為全校學生首次聚集的場所。早上到中午,大家熱烈地社交、玩桌遊。在這期間,我發現即使是玩UNO,不同國家的規則竟也大相逕庭,一桌上居然能有五六種說法,讓我對接下來的文化交流充滿期待。

下午則是足球場的狂歡時刻,即便球技欠佳,我也玩得十分開心。藍牙喇叭播放著一首接一首的西語流行歌,讓整個場面充滿濃厚的中南美洲氛圍,恍若置身夢想中的場景。

這一天我全力開啟社交模式,不僅和宿舍的朋友打成一片,也與其他宿舍的同學建立了更深的連結,甚至打趣自己不是『社牛』而是『社交恐怖份子』。

學校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對這片校地的熱愛和18年的悠久歷史,這份情感透過學長姐的分享更加鮮活而生動。

學校位於一個溫暖純樸的小鎮 — — Santa Ana。小鎮被群山環繞,中心是一座古老的教堂,向外輻射出公園、各式超市、大大小小的餐廳和酒館,以及幾處由UWC學生發掘的私藏景點。學校還安排了小鎮走訪活動,幫助我們熟悉週遭環境。雖然小鎮規模不大,但卻五臟俱全,讓人感受到既舒適又豐富的生活氛圍。

正式上學!

開學週結束後,學校隨即展開各科能力測驗、選課流程,以及CAS Fair(社團展覽)。我也順利選到了自己感興趣的課程。這次的經驗讓我體會到,不管身邊有多少聲音干擾,選擇自己真正喜歡的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這裡的教學方式與台灣大不相同。老師通常採取課前預習的模式(視每位老師風格而定),課堂上則以活動與討論為主,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理解。

對於這個學期學術表現的自省,可以歸類成以下幾點:

  • 英文書寫能力尚缺(學期中的不斷接觸像GloPo Paper1的練習和一些心得反思明顯提升)
  • 時間分配不善
  • 學習態度容易浮動

一天四節課,7:30開始直到13:20結束。吃完午餐就是一系列社團活動CAS,同學們可以依照自己先前所報名的社團來參與,而漸漸的學生習慣每天不同的行程安排,從而找出最適合自己的生活!

以我為例:

  • 每週一:籃球CAS

哥斯大黎加是以足球為主流的國家。所以籃球CAS基本是以亞洲和非洲Fam為多數。學校的運動風氣很好。雖然基礎設備普遍樸素,學生仍自動自發的從事自己喜歡的運動!

  • 每週二:瑜珈CAS or 模聯CAS

其中模聯絕對是讓我感覺最加深刻的CAS之一,這次久違的持續參與社團和外校會議,再次刷新了我對模聯的認知。此外,這裡的打法也和台灣有不少出入。比起像台灣只有少數人辯論、大多數人不是寫件,就是在開Google Doc的路上,這裡的代表大抵都積極爭取發言,也激發了我的主動性。然而還是要稱讚台灣對於文件撰寫的教學。讓我在會議無往不利。

當然,在這裡的模聯活動給予我更多機會去向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領教。真的受益匪淺!

  • 每週三:ECO Bricks CAS

  • 每週五:Mandarin CAS(教中文)or 籃球CAS

生日派對(要來的弟妹不要看,有雷)

在哥斯大黎加校區,我們有個傳統,就是為每個人舉辦生日派對。原本在搭飛機前,我還在想「今年生日乾脆不過了」。那天晚上,不知為何,我覺得很累,打算早點睡。沒想到,Kaylee(Best Second Yearr!)跑來找我聊天,毫無防備的我就被大家蒙上了眼罩。

他們硬生生把我拐到學校的各個角落,最終來到了English Tent。當眼罩一脫,看到所有朋友大聲喊著「Happy Birthday, Eason!」我驚訝又開心,接受了大家的祝福,切著蛋糕,旁邊還播著《雙截棍》。

隨後大家開始互砸奶油、奔跑喧鬧,直到老師來檢查時才停下來。那一刻,我只希望時間能夠停止。

學生會

九月初,學生會舉辦了各宿舍的學生會代表選舉。

我對學生會十分感興趣,也注意到學校在預算使用上不透明,導致許多同學的需求無法被滿足(如網路不穩、運動設施維護不足等)。競選途中,得知室友也參加了,兩人時常鬥嘴,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有趣!

(跟大家推薦Obsidian,一個很好筆記、方便整理的書寫軟體。

在投票前,我準備了海報和政見發表,並為了更貼合民意而與中國的朋友們討論方案。其中一位朋友分享了他在CSC參加學生會選舉的經驗,其他人則幫忙整理稿件。經過三天的努力,我成功當選為Cabo Blanco的代表,也是五年內第二位東亞人代表。更重要的是,我希望打破外界對亞洲人忍氣吞聲的刻板印象。有想法就應該勇敢提出,而不是只停留在空想。

賭約!做不到也只能做到

除了學習和參與社團活動外,我也受到了校園健身風氣的影響,開始養成健身的習慣。如果說在台灣沒什麼理由去實行,那在哥斯大黎加就真沒法再找藉口了!

三月初,我在哈佛模聯當志工,活動結束後和大家在一家墨西哥餐廳聚餐。大家約定明年再見面。當時,朋友們聊起我出國後的飲食,我本以為會胖很多,於是和朋友打賭:如果胖了5公斤,我回國就請大家吃飯。這是我們的第一個賭約。

從一開始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鍛鍊,到後來習慣了每餐後的運動,Chest, Back, Leg, Chest, Back, Leg成為了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健身帶來的不僅是身體上的變化(瘦了6公斤,哈佛MUN團明年見 lol),還有心性上的磨練。

同時,這也讓我和朋友們之間建立了更深的羈絆。在一次談話中,我決定跟隨他們的計劃,開始了每週六天、週日休息的密集行程(這是第二次賭約)。如果沒做到,就要在大中午,所有人都在食堂用餐時,跳Kpop舞。

而這次,我究竟做到了嗎?

答案是……沒有。堅持了一個多月後,最終還是因為工作量、學校假期或是自己的懶惰,無法維持這麼高強度的訓練。然而,適度的健身讓我變得更好,也讓我在營養攝取和健康維持上有所進步。

被吞噬的自己

生活方式的轉變大大淨化了我的身心靈。然而,過去習慣在學術上競爭、較量的亞洲心態,依然時不時地從內心深處竄出。隨之而來的是過高的自我期許所帶來的失望感。學期初,我試圖將在台灣每天學習10小時的模式帶入UWC的IB體系,希望能夠取得卓越的學習表現。然而,我未曾意識到,為了獲得更好的UWC體驗,我需要調整學習的方式和時長。我開始依賴甜食來麻醉自己……

同時,身邊的朋友因不同原因相繼離開學校,其中包括我的室友Luka。還記得在他離開前,我們相擁告別,他在我耳邊輕聲說道:“很快就會再見面的。”

然而,內心逐漸凋零的我獨自坐在房間裡沉思。那段時間,我和周圍的人漸漸疏離。幾個月前的回憶不斷浮現,讓我無法自拔。我開始覺得,似乎再也沒有人可以聆聽我的心聲,也不想再麻煩他人。這樣的情緒像一個密不透風的泡泡,讓我感到窒息。

幸虧有媽媽、RC(宿舍負責人)、Jean、Aden和身邊朋友的幫助,我漸漸走出了原先憂鬱的狀態。

結語

經歷了這半年的點點滴滴,想要感謝的人事物有很多很多。

這裡的生活教會了我,以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學習與成長。我學會了放下成見,才能真正用心去體驗新事物;領悟到唯有身心平衡,才能走得更遠;也懂得以平常心看待成敗,因為成功的真正意義從來不在於獲得了什麼,而是在親身經歷之後,能為身邊的人帶來什麼價值。

已經迫不及待開始下個學期了!!

遺珠

還有烤肉趴、和朋友爆肝打星露谷、第一次open mic、Central American Week、European Week、TEDxUWCCR、UWCCR MUN2024、Recharged Day、Conociendo Costa Rica…等

一個學期可以體驗的東西真的很多,尤其是在摸索階段的第一學期,實在是沒法用一篇文章去闡述。

考慮再寫一篇(趁記憶還在呵呵呵

有興趣的朋友歡迎推薦給周遭的友人喔~~

¡Pura vida!

24/12/2024

在Chacarita 荒野求生中…

Eas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