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Alina 哥斯大黎加UWC 畢業年度2024

20 March 2023

🌟Alina 在UWC 哥斯大黎加校區度過了第一學期,她寫下了在學校中的各種新奇事物和在課業上的挑戰。

✨快來閱讀Alina的學期回顧文吧!!

《UWC哥斯大黎加第一學期—脆弱是我的力量》

哇,其實也沒想到時間會過得這麼快。轉眼間,在UWC的第一學期就過去了。在這一百多天裡,有歡笑,有淚水,有挫折,更有好多好多的成長。

還記得當初接駁車載著我們從機場出發到學校,我望著窗外第一次見到的哥斯大黎加,在離校門一步之遙時,對未來的嚮往之情忽地濃厚。還蠻期待這個地方帶給我的改變的,我這麼對自己說。接下來幾天,我懷著興奮和好奇整理房間、熟悉校園,安頓好自己。初來乍到,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儕,總有些不知所措,有點擔心沒辦法融入,亦或擔心因為語言與文化的隔閡而沒辦法好好交流。大約兩週的orientation,我們慢慢熟悉在學校的生活方式,也走出了學校體驗哥斯大黎加的生活。

很快來到該選課的日子。雖然早就被提醒也要將自己身為非英文母語者的語言能力列入考量,但還是憑著一股初生之犢的勇氣,以興趣為主要考量而選了課。過了幾天,orientation結束,課程正式開始。隨著時間進展,我才逐漸明瞭,我的三門高階課程—英語文學(EngLit)、全球政治(GloPo)、社會文化人類學(Anthro)—都是以課堂討論為主要進行方式的課程。雖說得益於自己多年練習英語口說,在和朋友們日常交流聊天時完全沒問題,但另一方面對於完全沒有接受過所謂國際、雙語教育的自己,學術英文程度可說是從零開始。很辛苦很辛苦,是那種現在回頭看都很欣慰自己走過來了的那種辛苦。

舉EngLit為例,小班制的課上幾乎都是英文母語者,除了能自如使用英文之外,本身也帶有過去學過英語文學與寫作的基礎,而課程又是大量討論奠基,對我這個當時還在各種語言混亂,甚至對英語文學與寫作一竅不通的自己根本吃不消。最初兩個星期的上課日還能換課,那時的我雖然很累很慌亂,卻總是苦笑著和朋友說我不想換課,然後每天把自己放在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後來整個學期我和朋友讀EngLit讀到懷疑人生的時候,都還是會打趣說當初我們就不應該選難度這麼高的課,沒事找事哈哈)。但憑著對文學的熱愛,就這樣堅持了下來,後來也慢慢感受到英語文學的確是我最喜歡的一門課。我們讀了詩、劇、小說,透過討論解讀作品蘊含的意義,學著去做文本分析。學校安排每個星期一、三、五上高階課程(HL),星期二、四上標準課程(SL)與知識理論(TOK),雖說每次高階課程日時,我都不得不頂著可能一知半解的龐大壓力走進教室,但我能感受到在EngLit、GloPo、Anthro課堂中,我是快樂的。也因為如此,我告訴自己一定要撐下去,因為熱愛。

不過有次在EngLit課堂討論中,我好不容易在英文母語者同學過快的語速中跟上節奏並發表想法,卻同時有種淡淡的難過浮上心頭。撐到下節Anthro下課,我終於忍不住潰堤。因為那是我第一次深切意識到,我需要比別人付出多少倍的努力,才可能只達到之於英文母語者同學的標準程度。文化背景造成的差異讓我覺得好不公平、好不甘心。那時的我理智上知道不要急,會隨著時間慢慢變好,情感上卻不斷埋怨自己。但一切交給時間。慢慢地,我能即時理解課堂內容,跟上節奏,能感受到自己在進步。學術上漸入佳境的同時,生活也慢慢步上軌道。

在UWC,雖說學術耗費了大量心神,但更豐富精彩的一面是「人」。來自世界各地的我們聚集在UWC哥斯大黎加,一起生活與學習。我好像看到了世界的樣貌。記得有一次在西班牙文課上到一半時,兩名加拿大同學忽然尖叫並擁抱彼此,不明所以的我們查看新聞,才收到英國女王逝世的消息。那段時間,校園裡有來自英國的同學悼念,也有來自曾被大英帝國殖民過國家的同學慶祝。或者是有次在食堂排隊時,前面的委內瑞拉同學正詢問義大利同學怎麼看待剛結束的大選結果。或者是有次演習時,忽然響起的警報聲讓烏克蘭同學因為創傷反應而顫抖著淚流滿面。說不清是什麼感覺,但在UWC,從前只能在地圖上看到、只在想像中存在的地方有了更立體、更真實的樣貌,藉著好多好多機會,我們看到了這個世界的複雜與多元。

不僅如此,在UWC,跨越國族和既有印象,我們看到僅僅作為「人」的彼此是有多麼的不同,卻又如此相像。即使來自世界各地,有著不同的生活習慣與文化背景,但我們可能擁有相像的價值觀、引發共鳴的故事與共同追尋的理想。二十四小時生活在一起,彼此之間更像是家人般的存在。來自尼泊爾的Kajol、德國的Grit、芬蘭和西班牙的Elvira、布吉納法索的Ange、中國的董子維,我們一起上學、一起讀書、一起跳舞、一起出去玩,在日漸熟悉的相處中也見證了彼此的成長。記得有次和Kajol去學校附近的冰淇淋店買冰淇淋,然後去隔壁的公園坐著,邊吃邊聊夢想;和Kajol、Grit、Elvira、Ange去爬山,爬山新手的我幾乎是被Elvira和Grit一路提溜著上山的,一路上我們一起走過看過的風景也是很值得回味;記得每次和董子維聊天那種覓得知音的感覺,天南地北的聊;十二月假期時有幸能夠拜訪Elvira和Grit,在芬蘭與德國度過有雪的冬天,體驗在地文化與生活。我想,UWC就是這樣一個地方,讓我們暢快地聊人生、聊理想,是承載了那些好奇世界的歲月。

除了校園裡的主要交流語言是英文之外,我的生活圈裡大概就是各種語言混雜。有時候和Kajol講話是西班牙文夾雜韓文,有時候英文卡住的時候因為Elvira會太多語言了於是中文也可以拿出來救急。不過在這樣一個多語言、多文化的環境裡,回頭看臺灣,我好像看到了一些以前不曾注意過的價值。因為UWC主要還是以歐美文化為主的校園,這樣的環境使我漸漸地開始看見自己背後的文化,更讓我看見臺灣因為獨特的歷史性而形成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真的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學期中有好多活動都能讓大家展現自己,更是一個欣賞多元文化的好機會,例如Kajol在Open Mic表演過寶萊塢舞蹈、來自玻利維亞的同學表演過傳統歌曲等等,Taiwanese Family也在各種活動中表演了「魚仔」、「島嶼天光」等等包含中文與台語以及具有特殊文化意義的歌曲。在UWC,我們說”identity”,從一開始Anthro課上的介紹與解釋,到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討論:我從哪裡來? 我是什麼樣子的? 我擁有哪些認同? 慢慢地,或許在越掘越深的思考中,自己的identity被重新塑造了,但我相信是在這樣一層一層的剝繭中,我們慢慢形塑自己,成長為人。

自信與不自信。在UWC,我們看到了人不只有一種樣貌,於是原先影響我很深的外貌焦慮逐漸消失(雖然沒有完全消失但至少程度還是有下降…的吧…)。也許是文化的不同,我的朋友們在我日常性煩惱是不是又胖了的時候,告訴我那其實不太重要,更重要的是作為人的內在是什麼樣的,慢慢降低我的焦慮程度,也讓我慢慢不排斥入鏡,甚至在我檢查照片時嘟噥「怎麼看起來這麼胖…」的時候他們都會及時阻止我並送上幾句「根本沒有而且那不太重要!」,慢慢地把我的自信補回來。好像更自在了。不僅如此,總體而言自信程度都上升了許多。學期初進行學生會成員競選,因為對自身能力的不自信,我猶豫了許久才決定參與,而在我投注兩個小時趕在截止日前交出的報名表上,有同學閱讀了我的動機和經歷之後,跑來鼓勵我說相信我是最適合學生會的,不用擔心。投票是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候選人擁有兩分鐘的時間口頭闡述,輪到我時,我磕磕絆絆地分享了我的理念,而後在經過投票後出乎自己意料地當選。對我來說是很驚喜的一件事,而在之後學生會內部開會時被提名學生會主席又是一件更驚喜的事了(提名者認為我擁有出色的領導能力,而我驚訝於自己怎麼不知道有這回事哈哈),雖然後來有更適合的人選擔任主席,但這些過程讓我更加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從而建立自信。更甚,對我來說,自信也是坦然,與雲淡風輕的從容。

賦權,我認為在這裡的我們是自由的。我們擁有選擇的權利,不僅僅是選課,更體現在日常生活的安排上。沒有人的日程安排是一樣的—今天要讀書呢還是要去參加社團活動,要和朋友出去玩呢還是在房間享受寧靜,都決定在自己手上。擁有全然的選擇權也意味著肩負選擇帶來的責任,我們在這樣的賦權中學習如何全面考量並做好每一個決定。有句話說,課業、社交、睡眠,UWC學生通常無法三面兼顧,於是學習如何平衡生活便是很重要的課題。不僅如此,我注意到在這裡,對待所謂權威的態度和以往習慣的環境很是不同。學生與老師的關係更像是平等的知識傳授者與接收者,並不是傳統上的單向權威關係;而在學校頒布一些可能並不是那麼容易理解或是具有爭議性的措施時,與其漠視或消極反應,學生更會主動爭取或質疑,表達意見。這些可能在傳統意義上被視為反抗、叛逆的行為,在這裡,更適當的釋義是個人意志的體現,而我慢慢地學習那些為自己信念爭取的勇氣,從而成長地更加強大。

時間不知不覺地來到了十一月,期末考很快到來。在兩個考試週過後的發成績時間,我為不甚理想的EngLit成績痛哭失聲。比自己預期還要低的分數有種晴天霹靂的感覺,好像阻擋了我看向未來的一切道路。即使全力以赴了結果還是差強我意,信心好像就這樣沒有了。我甚至不知道我是不是該繼續下去。但是在與EngLit老師的一次長談中,我被注入了一些重新站起的力量。老師問我說我以前有學過英語文學嗎? 沒有。沒有的話,把目光聚焦在從始至今的進步上,慢慢來。並不是一蹴可幾,慢慢進步,總有一天會達成自己想要的結果的。這段對話讓我重新調整看待事情的角度,也慢慢地重拾信心。

在UWC,好像有很多這樣的時刻。我們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總會受點傷。在第一學期裡,因為是初來乍到,幾乎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適應、調整。脆弱是我的力量。脆弱,是我的力量。好像總有些那樣的時刻,覺得人生好難、生活好煩,但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坦然面對自己的低谷,把脆弱一片片拾起來放好,然後慢慢地、慢慢地,一點一點谷底反彈。Resilience是相信自己跌倒後還能站起來的勇氣。縱使學術很難(認真覺得這學期英語文學和人類學根本愁掉我半條命TAT)、生活太多瑣事需要煩心,但轉個念去享受、去綻放,看看美好的地方,好好安放自己,然後繼續向前,好好生活。

「脆弱是我的力量。」

第一學期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學習與成長,縱使有過很辛苦的時候,但我從中提煉支撐自己走下去的勇氣,並找到自己的信念與力量。好難想像這段UWC的旅程已過四分之一。那就去綻放吧,去享受吧,去好好地飛一趟吧!

可能是 7 個人、大家站著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6 個人和大家站著的圖像

可能是 12 個人、大家站著和水池的圖像

可能是 9 個人和戶外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的圖像

可能是 2 個人、大家站著、樹、草和雲的圖像

可能是戶外和樹的圖像

可能是大自然、天空、樹和暮光的圖像

可能是 1 人、站立、天空、草和樹的圖像

 

Please enter some content for your blog po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