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

品恩 英國UWC 畢業年度2023

12 March 2023

在UWC的多元環境中生活,學生經常會遇到文化認同及順應的問題。在一個以歐美文化主導的世界裡,在英國校區的品恩是怎麼樣和其他5位亞洲同學舉辦全校性的「2023東亞會議」呢?

她第三學期的回顧———UWC日記:超越膚色與文化的隔閡,內向女孩也能讓世界看見東亞的美,寫下了辦「東亞會議」的初衷和過程,也記錄下了她在英國UWC一年半的成長。

UWC日記:超越膚色與文化的隔閡,內向女孩也能讓世界看見東亞的美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一年半前剛來到UWC,那個很內向、英文不夠好的女孩?那個無法融入社交、對環境充滿失望的女孩?(相關閱讀:UWC第一學期生活分享

原以為來到這個聚集世界各地90多國學生、強調多元、尊重與包容的學校,每一個人的文化、信仰、聲音會得到平等對待。

結果卻發現:歐美,依舊是一切的中心

 

Photo by Antoine Schibler on Unsplash

不喜歡party、不習慣喝酒的亞洲女孩,就會自動被當成是無聊的書呆子;不熟悉西方流行文化、沒有能力用英文講笑話,就會自動被屏蔽於社交圈之外;甚至喜歡聽的音樂,也總被覺得枯燥沈悶。

剛開學有一陣子,我刻意不和任何中國人靠近,碰到台灣人也不喜歡說中文,只覺得很討厭自己身為亞洲人的身分、討厭為什麼從小到大不是在全英文環境下長大。

 

Photo by Joshua Tsu on Unsplash

 

可是,雖然極力想掙脫,卻又還是有好多時刻,當看見自己,或是其他亞洲人,總是在團體裡做最多事,卻因為謙虛、因為內斂、因為不像歐美人一樣自信且擅長「說」,所以被忽視、被看輕。

對於這些不平等,心中總會有好多的憤怒。

 

好多的聲音告訴我,如果連UWC 都是這樣,如果連身在UWC的我們都助長這些隔閡,世界上的歧視與衝突怎麼可能有消失的一天?

 

Photo by Ehimetalor Akhere Unuabona on Unsplash

 

所以那時的我告訴自己,有一天,也要讓同學們認識亞洲的文化、體驗亞洲的教育與生活方式、看見亞洲的美、欣賞亞洲人的謙卑和韌性,理解,世界不是圍繞著歐美運轉。

 

十八個月後,這個小小的夢想成真了。

 

“世界聯合學院2023年東亞會議開幕典禮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Phoenix Conference of the Atlantic College.”

“典禮開始

The ceremony is now commencing.”

 

 

熟悉的中英雙語司儀,搭配著升旗儀式與戲曲表演,隆重揭開了二日東亞文化活動的序幕。舞台上,六個身穿制服的亞洲學生,真的把東亞學校搬來了位於英國的UWC。

 

班級制度

我們在習慣了跑班的校園裡,把全校師生分成16個班級,每個班級由1–2位東亞學生擔任導師,帶領大家體驗亞洲獨特的秩序感與團體文化。

 

東亞學校,上什麼課?

歷時三個月,東亞學生們精心準備了32個工作坊,內容橫跨:

  1. 文化介紹(中國武俠、風水、韓國恐怖片、日本動漫等)
  2. 議題討論(兩岸政治、香港運動、亞洲歧視、Yellowface等)
  3. 故事分享(移民、華僑、蒙古族、孤兒等生命故事)
  4. 手作美食與工藝(包餃子、搓湯圓、石鍋拌飯、書法、摺紙等)

藉由這些課程,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沈浸於關於亞洲的一切,體驗這些遙遠陌生卻無比美麗的文化。

 

大家一起包餃子

中國武俠工作坊

香港反送中運動

 

 

學習寫書法

 

 

就連三餐也不放過

我們和食堂廚師合作,把早餐變成了饅頭。

午餐則是炒飯、糖醋雞、麻婆豆腐、番茄炒蛋、餃子、青江菜、蝦餅等,甜點更有香港道地楊枝甘露。

我們站在餐廳門口一一遞給大家筷子🥢

不只全校師生們驚豔於截然不同的飲食文化,甚至還有幾位亞洲同學因為好不容易吃到家鄉味,而感動得哭了出來。

運動會

為了增進班級向心力,我們甚至舉辦了運動會,融入各種充滿東亞元素的運動和遊戲,例如最經典的兩人三腳、踢毽子、大跳繩,或是趣味十足的筷子夾綠豆、老鷹抓小雞等。

 

經典的老鷹抓小雞

看著同學們在網球場上賣力的為抓不到小雞的老鷹加油打氣,在表演廳裡小心翼翼的操弄著不聽使喚的毽子,在體育館裡屏氣凝神為場上跳繩的夥伴們大聲數著20、21、22⋯⋯

這一幕一幕,是合作、是互相扶持、是大家對亞洲文化的接受甚至享受,也是我從未想像能在離家幾千公里外的國度看見的風景。

筷子夾綠豆比賽

夜市

到了晚上,當英國街道早早就已熄燈休店,亞洲的城市燈火通明、熱鬧非凡。於是,我們當然也要把最經典的「夜市文化」也帶來學校。

70個彩色燈籠懸掛在空中,襯著落地窗外的月色星光,將陳列在攤位上的各國小吃照得令人垂涎。

氣氛超棒的夜市

 

糖葫蘆、章魚燒、滷味、珍珠奶茶、驢打滾、辣炒年糕、蕎麥麵、蔥抓餅⋯⋯全部都是由學生們親手製作而成。

表訂開張時間八點半一到,整個會場就已擠滿了外國同學,爭先出示著參加工作坊獲得的Phoenix money,人擠人排隊買食物的場景,就像真的回到了台灣夜市一般!

 

夜市Menu(設計者:Anson)

 

夜市Menu(設計者:Anson)

 

直擊議題的沈浸式活動

不過,如果只有吃喝玩樂等活動,或許成功讓同學們認識了豐富的亞洲文化,但似乎和原本想像中「突破隔閡」、「消除歧視」還差了一段距離。

於是,在活動前夕,我們又決定臨時加碼,設計了三個結合議題的「沈浸式活動」,分別模擬亞洲家庭、學校與職場,讓學生體驗不同場景下的亞洲真實生活。

舉例來說,我主持的是「亞洲家庭爭霸賽」,將16個班級變成一個個「家庭」,每家選出五個小孩(其餘的人都扮演家長)

小孩代表參與寫字、記憶、算數、繪畫,甚至是「柔軟度」等亞洲學生從小被訓練的能力競賽。

贏了,全家排名與名譽上升;

輸了,家長們則得接受懲罰,象徵當小孩成績表現不理想時,父母在鄰居、同事、親戚面前的顏面盡失。

 

努力解數獨

 

藉由這樣稍有壓力,但又有趣好玩的遊戲,讓學生體驗身為亞洲小孩的壓力,理解為什麼亞洲人似乎總更在乎成績一些?又為什麼亞洲人總更追求完美、更在乎他人眼光?

一切雖然並非絕對,但確實,很大程度源於家庭、學校、整個社會風氣所帶給我們的教育。

閉幕式

Conference organizers!

 

兩天的活動很快就來到了尾聲,褪去高中制服,換上旗袍、和服、漢服等傳統服飾,六個亞洲學生再一次站到350人的台前。

但這一次,不再緊張、不再膽怯、不再擔心自己的文化是否不被重視、不被欣賞;而是,昂首挺胸,自信堅定地,說出了希望大家留在心中的話:

“After 2 days, our Phoenix Conference has finally come to an end. This celebration of East Asian cultures has been 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 for us all, and hopefully for you as well.

You have seen the pride, beauty, and joy that define East Asians. You have seen that we are not just studious and introverted, but also a product of centuries of rich history, traditions, and customs.

As you leave this conference, we hope that you have begun to see us East Asians not only as a whole but as unique individuals, and understand…

WHY WE ARE WHO WE ARE.”

 

語畢,全場起身鼓掌。

那是第一次,亞洲文化不被視為無聊、死板,而是多彩多姿、博大精深、神秘美麗,且韻味十足。

「沒有一個人,該為自己的膚色、身分、文化而感到卑微。」

 

後記

整整兩天的活動,就像做夢一樣。雖然看似很短,背後的辛苦與壓力卻龐大得讓人難以想像(畢竟這個活動是UWC全校師生強制參加的兩天正式課程)

我還記得,一年前在UWC 的我,是個無法站在舞台上說話的人。因為英文、因為自信、因為害怕大家的眼光、因為總覺得自己的氣勢和口條完全不如其他同學那麼厲害。

甚至,嘗試著想擔任national leader,卻也因為很難在面試時好好表達自己、更沒有勇氣在任何學校活動中擔任領導者的職位,所以失去了機會。

 

但我很慶幸,很慶幸一年多的努力和嘗試,終於為我帶來了在異地也敢於追逐夢想的自信與勇氣

而這些自信、勇氣,不僅僅是讓我成為一個敢於站在數百人的舞台上說話、敢於籌辦活動、敢於帶領幾十位夥伴一起前進的人;

更成為了一個,能夠驕傲的認同、欣賞、展示自己身分與文化的人,讓來自全世界的同學們都能看見台灣、看見亞洲的美。

「為自己感到驕傲的那一刻,請別忘了曾經跌倒的自己,也別忘了一路上勇敢的自己,然後再微笑,好好的擁抱現在的自己。」

 

最後最後,也真的非常感謝身邊的夥伴,每個人站在不同崗位確保每個活動、表演和工作坊的品質、每個班級的體驗感,以及背後行政的順暢。

沒有大家團結合作,就不會有 Phoenix Conference!

 

東亞family

Please enter some content for your blog post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