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薇 - 荷蘭UWC 畢業年度2018
今天我們來看看第一位到荷蘭UWC就學的台灣學生林薇的感想吧!中文的喔!
騎著腳踏車踏過每次採買都要經過的古橋、地下道、車站,看著兩旁的路樹都在不知不覺中由綠轉黃,這才發現,已經十月多,進入秋天了。總覺得時間過得好快,自己都不敢相信竟然已在荷蘭生活一個多月了,在UWC的大家庭裡經歷了三十多個夜晚。那天走下巴士對著學校大喊「I’m Vivi, from Taiwan」竟是一個多月前的事,而至今在這裡的生活,「引人入勝」應該是最好的形容詞了。每天都是新的挑戰,新的改變,新的突破,你不會發現自己的極限在哪,只會感覺一直超越自我。首先就先來跟大家分享學校課業上及課外活動上,這一個多月的感受吧!
學校生活
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國際文憑課程)對原先在非國際學校上學的台灣學生來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挑戰,種種體制及系統的不同,對體驗了近一個月的我來說,是喜歡多過於不適應的。
從教材方面來說,每個人的課本都是從學校圖書館借的,大約有近一千頁的厚度,與其說是課本,更像是一本參考書、工具書。大部分課目上課都不需要帶課本,但這本書仍然是你唸書最重要的夥伴。由於沒辦法在課本上寫寫畫畫,每個人都必須規劃一套自己整理資料、講義、筆記等等的檔案收納方式。
而在老師教學方面,由於課程內容繁多,時間有限,再加上上課步調相對緩慢,老師們通常會希望在上課前大家都已經利用工具書熟習過內容了。而上課的功能,就自然科來說,就是讓我們實際操作實驗並從中學習;就數學及生物來說,老師更希望扮演的是釐清問題的角色,在我們自己發現思考卡住的地方後,利用討論的方式,引導我們找出答案。這跟台灣的上課方式真的有很大的區別,如果原先就有自己念書及規劃進度的習慣的人,這樣的模式將會是如魚得水,然而,若是一味希望老師丟東西過來才吸收的學生,在IB的體制下,將會非常煎熬。
再來,就考試及成績計算方面來說,依照不同科目,會有不同的考試進度及次數,但大部分的考試都更像是在練習,更像是老師給我們一個機會檢視自己在這段時間這個章節的學習,很多時候都是不計分的。因為IB的成績計算並不是要累積統計所有的考試成績再做平均,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考試都不能犯錯,反之,他希望看到的是學生的進步及每一次跌倒後做的調整,是到了最後你是否真的將所學的全部知識都融匯貫通。因此,考試題目也通常都只有幾題選擇題,更多的是簡答題、申論題,生物甚至會有畫圖題,數學也會要求每一題都要把完整計算方式都寫下來。這跟台灣用大量題庫訓練選擇題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也讓我在一開始有一點不習慣。
在這裡,沒有人會在後面追趕著你,逼著你今天寫功課,明天念書,老師只會在一定時間之前告知Dead line,告知考試日期。就連功課,通常老師出了之後,與其檢查,更多的是要大家在下一堂課進行討論。如果你沒有做任何準備,那麼隔天參與討論的時候,自然能說的就很少,能學到的也就有限了。這裡一天最多只有六堂課,三點半就放學,根據不同的選課及超修與否,還會有很多空堂,每個人都有很多時間可以自己去做調整及計畫。在UWC裡,他們希望可以培養出一個能對自己負責,並自己規劃小則讀書計畫,大則未來夢想的學生。
課外活動
在進入UWC前曾看過一位學生的文章,他說,「在UWC唸書不是身累,是心累」。在這裡,除了要戰勝被譽為類似學歷中最難唸的IB文憑之外,學校規定的CAS(Creativity, Activity, Service)及各項多到數不完的活動,都是在這裡最好學習的機會,卻也是最累最煎熬的事。
從CAS來說,這是每位UWC學生都會被要求強制參加的課外活動,在Creativity,Activity,及Service中,每一項都至少要有一個社團或是活動。像是我的Creativity就選擇了Model United Nations,Activity選擇的是African Dance,而Service則是到校外的English ChildCare Center Maastricht去帶小朋友活動及英文教學,每個星期至少要三個小時的服務。
就其他項目來說,學校有數不清的project等著我們去報名、徵選及參加,像是前一陣子去參加比利時難民營所舉辦的Refugee Walk,我負責在難民營裡面的廚房,跟來自阿富汗、敘利亞的難民們一起準備阿拉伯食物。看著他們在資源極度有限的情況下,是多麼努力的在尋求一個活下去的機會。印象最深刻的是當我在負責分配麵包的時候,一位看起來近七十歲的婆婆拖著沈重的身軀到我面前來,由於不會講英文,而我又聽不懂阿拉伯語的關係,他用比手畫腳的方式告訴我,他們家還有三個小孩嗷嗷待哺,然而今天的午餐只有分到一碗飯及一碗咖哩,大人都不夠吃了,更何況是小孩,詢問著我們是不是能給他一兩塊麵包。此時我們真的是滿心煎熬與不忍,因為我們若將一個麵包分出去,接下來就會有更多更多相似狀況的人們來詢問。然而這些麵包是準備給Refugee Walk參加者的午餐,因此根本無法分送出去。此時我深刻體會到無論是人道救援工作者,還是任何相關單位的工作人員,在面臨資源有限該如何分配的情形下的煎熬。
另外,從上個月經歷徵選過後,我也正在參與Global Entrepreneurship Week的組織團隊,開始負責藝術與多媒體的相關事宜。我們代表學校跟當地最好的大學Maastricht University合作,一同舉辦這項活動。這是一個全世界青年將在同一個時間在全球各地舉辦針對不同社會、環境等議題的系列活動。除此之外,下下星期的October Break我們也自己組了一個志工團隊,要前往法國Calais難民營服務,從規劃、聯繫、交通等等,全部都要自己一手包辦,讓我們從中學習,這就是UWC的Project Week。
而除了以上這些之外,其實學校真的天天都有各種不一樣的機會等著我們去爭取,不怕沒事做,就怕你不做!
最後,UWC最大的特色就是集結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在這裡你會遇到很多聽過的,沒聽過的,甚至在地圖上從沒注意過的國家的人們。台灣對於很多人來說,也是相對陌生的。但是不被認識並沒有關係,因為能從今天開始,把自己土生土長的國家介紹給世界各地的人們認識,其實是一件更感動也更有趣的事。同時,因為大家生長的背景、文化、語言皆不同,學習尊重、接納及了解差異,更是一大重要環節。就像我們在國際政治課上討論主權議題時,探討台灣主權爭議、南海主權問題、福克蘭群島、巴勒斯坦等敏感議題,此時不再只是紙上談兵,而是真的有來自這些國家的人們,大家用和平的態度及客觀的角度抒發自己的想法進行討論及辯論。尤其是當討論到有衝突的點時,學習傾聽對方的意見跟想法是很重要的,因為換個角度想,我們也會希望自己的意見被傾聽,從自己國家角度出發的想法能被理解。“ Once you studied in UWC, you won’t see flags, you see people. ” 在這個如同地球村高密度縮影的環境裡,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定位,而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