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蒨 - 德國UWC 畢業年度 2021
佳蒨在德國UWC的分享,一個人隻身前往異國求學「最大的罩門就是自己」。
時間真的過得很快,感覺才剛來德國UWC不久,第一學期就這麼結束了。記得一開始我因為自認為英文不好而不太敢說話,想表達內心的情緒時也因為太緊張而結結巴巴。之後很多人告訴我我的英文其實很不錯,我才慢慢地能「正常」說話。在這裡我認為困難的不是交到朋友而是和整個團體打成一片。尤其當我看見比較外向的人和大家有說有笑,而自己卻還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圈時,無比巨大的社交壓力真的差點令我喘不過氣,不過我想這是每個到UWC,甚至任何一個新環境,都該面對的挑戰。想了又想其實最大的罩門就是自己。因為自己有先入為主的壞習慣,也經常輕易相信別人的評論,所以在常常在還沒有真正認識對方之前就在他們身上貼了許多標籤,而我往往都在與他們深入對談、或者仔細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後才發現,周遭的同學們其實都非常親切友善,且都富有與眾不同的故事。而大家每天都住在一起,其實真的不必擔心無法認識彼此而窮緊張,只要做好自己,自然會有欣賞你的人來與你交朋友。
在德國UWC這個有著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學生的環境裡,令人著迷卻也頭疼的莫過於是文化差異了。飯桌上比學校提供的餐點還更營養的是不同國家的逸聞趣事,當彼此的文化截然不同時,你驚奇世界的多元 ; 當大同小異時,你體認’’他鄉遇故知’’的熟悉感,即使每天每夜地談論也樂此不疲,從文化、政治到美食小吃。這裡就像是一本翻閱不完的百科全書、是你永遠探索不完這個花花世界。然而,從中,我所領悟到最重要的事是:台灣人的好。而我想這點每位離鄉背井的學子都能夠感同身受。學校的每個人也都非常和樂、友善,只是我總是覺得少了那麼一點「台灣味」,那種真誠無私。
在我的學期報告裡有不少老師有提到我不太常說話這一點。我知道自己其實不擅長或者習慣在課堂上發表意見,再加上語言問題,我沒辦法反應得像中文那麼快,也無法吸收得像中文那麼好。然而經過一學期的適應,比起學期初我變得更有自信也更常在課堂中表達,雖然還是沒能像其他學生一樣踴躍,但我能感覺自己表現得越來越輕鬆自然,而老師們也常常鼓勵我、支持我。這也讓我更有信心可以在未來更積極踴躍的參與課堂討論和活動。
總而言之,這真的是前所未有、充滿著挑戰與確幸的體驗。我很開心能在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內交到這麼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離開家裡後我也更珍惜家人對我的全力支持。我期許自己能繼續抱持著一顆感恩的心, stay hungry, stay fool, 在學校好好學習,創造屬於自己的UWC exper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