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nda 美國 UWC 畢業年度2020
美國UWC的Amanda帶來的一學期回顧,祝大家新年快樂!
八月初,拖著行李,帶著祝福,坐上前往美國的飛機,一切感覺好不真實。看著窗外一片湛藍,在一望無際的蒼穹下,更多的是空虛與害怕。就這樣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不知道自己即將漂流至何方,更害怕自己做出錯誤的選擇。一遍遍的問自己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嗎?我準備好了嗎?直到看到朋友寫的一句歌詞,「或許其實根本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但那又怎樣,就放手一搏繼續衝吧!」給了當下的我很大的決心與力量。
剛到學校的一個月,那些在均一培養的台風、表達能力與自信,因為全英語的環境完全打回原形。在宿舍中不敢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只要走廊上聽到學生對話的聲音,就嚇得衝回房間;對課程的不適應,總逼得我花額外好幾個小時的時間預習,但上課時還是常常不理解老師的意思。於是我開始對自己失望,甚至迷失自己為什麼在這裡?但也因為UWC的包容與理解,讓我度過了適應期,大家熱情的招呼,放慢語速跟非以英文為母語的同學們交流,這些都讓我感受到溫暖。
「UWC最令我憧憬的是擁抱多元文化差異」
從每天的飲食習慣便可以接觸到多元文化,餐廳的食物模仿各國食物,雖然都不太像,卻可以感受出大致上的差異。因為時常想念臺灣的食物,我與其他來自亞洲的朋友們,有時會一起煮些簡單的美食以解相思之苦。
記得有次與來自日本、中國、香港的朋友們一起煮吳郭魚湯,彼此為了製作方式與味道「爭論不休」,中國人認為魚湯重點是湯,於是將魚肉打碎;香港人認為魚湯是黃色的;日本人認為口味要重一些;而我則認為魚湯要鮮甜,也要有魚肉包含其中。最後我將魚湯分享給來自坦桑尼亞的室友時,她說在他的家鄉,這碗魚湯的味道比較像雞湯。雖然製作過程與味道皆有不同,但其實在彼此的交流下,看到的是文化差異的可愛之處。
九月底全校學生共同享用了入學晚餐。當天晚上,來自約一百多個國家的學生穿著自己的傳統服飾,帶著自己國家的國旗,跟大家分享自己國家的文化,擁抱文化的差異。同學們不只想舉著自己的國旗,更是爭先恐後的跟我舉著臺灣國旗,說著 " I love Taiwan! "。這樣的儀式讓我覺得很特別也很感動,更堅定的相信自己當初決定到UWC的選擇。
「不一樣的教育模式」
課堂上學習的經驗,以經濟學課程為例,上課前老師會要求我們先預習上課內容,並記下筆記,也因此上課時我們主要討論課本中提到的理論,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與漏洞。而老師的作用更像是幫助學生解惑與提點,這點是我在課堂中感受到很不一樣的地方。因為課程活動多元且選課自由,因此時間管理在這裡也成為很重要的課題;在享受自由的同時,一方面必須兼顧到自己的成績,因為我一個人在這裡就代表著整個臺灣,必須要維持臺灣學生的形象,一方面又必須有意識的體驗多元文化與維持社交關係。
「當然也會有失望的時候」
雖然UWC很重要的價值是多元文化交流,但在開學後發現實際上人們的交友還是停留在自己的文化圈較多,就連我自己的朋友們,也大多來自亞洲。幸運的是,當我嘗試接觸不同族群,可以感受到自己被熱烈歡迎。記得有一次嘗試融入拉丁美洲的交友圈,其中一位原本說著西班牙文的朋友,立刻提醒大家改成英語交流,"Be more inclusive" 更具包容性,是這所學校很重要的特色之一。雖然我依然再嘗試與更多族群對話,但對我來說這一直都不是簡單的事情,是我還在克服與學習的目標。
而令我迷茫的一點是,我一直都清楚的知道自己來UWC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出國升上好大學這麼簡單,而是秉持著UWC的信念,「聚集不同國家與文化背景的學生,透由教育融合彼此間的差異,共同促進世界和平」,但在學校中總能感受到無形的升學主義的壓迫,許多同學們甚至不願意參加那些對得到學分或升上大學沒有幫助的議題討論活動,就連我自己有時候也失去了動力。
當下這讓我有些迷失UWC的價值。但在來到學校之前,就曾經聽過許多學長姐與我分享理想與現實的落差。在這裡,真正實現改變社會的行動隨著課業壓力與同儕氛圍變得少之又少,更有些社會議題並不如想像中的樂觀,反而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以能源議題為例,我們高喊節能減碳,呼籲全世界減少污染救地球,但卻忽略了那些正在開發中的國家對非再生能源使用的依賴與無奈。
雖然我們都曾期待在UWC能改變世界,但最後被改變的其實是自己看待世界的真實性與多元面向,因此我也清楚的意識到世界上本來就沒有完美的學校,體認到現實的同時卻還是能保持清醒而不忘初衷,反而是比改變更需要勇氣的事情!
「出國後反而更需要也更想要認識臺灣文化」
對於自我文化認同,我發現在來到國外後,自己反而更了解臺灣。有許多同學好奇臺灣是什麼樣的國家,因為我是唯一的一年級臺灣學生,因此我必須代表臺灣,與大家分享我們的文化。十一月的文化交流日,我們與東亞組成的 "PAND Family" 上台表演各國歌曲與舞蹈,主題是回溯我們的童年 "Reclaiming Our Childhood" 在這次的表演中,臺灣所代表的歌是周杰倫的稻香,就像歌詞裡所說:「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在分享自己的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自己與臺灣強烈的連結。
在來到UWC之前,我就已經做好了面對來自中國同學的異議與不理解的心理準備。幸運的是,我遇到的中國朋友非常喜歡臺灣並且對臺灣的歷史背景與文化脈絡有很大的興趣。在這裡我不但沒有被排擠,反而多了許多溝通與更深入了解臺灣的機會,讓我很感謝也很珍惜。我們經常交流對於臺灣或中國的文化、政治立場、飲食習慣、自我認同...的觀點。即使他的政治立場親臺,我們在面對華獨與臺獨、公投、核電問題時,也會有不同的想法。在不斷溝通的過程中,常常差點吵起來,但在搜尋資料與反思的過程中,我也看見了更多面向的臺灣。身為UWC的學生,在面對多元臺灣認同的觀點上,無論彼此想法是否一致,我們都會秉持著尊重與包容的心態看待,並擁抱差異!
來到美國後,發現有許多人雖然知道臺灣,卻對這個國家感到模糊,或是只有美食王國的這些表象,所以我們被賦予的任務是突顯臺灣真正的文化特色。我們是在努力,也是在讓世界眼中看似模糊的臺灣,慢慢被看見真正的文化與價值,而我很榮幸也很期待在這麼多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中,能夠填滿他們對臺灣的想像與色彩!
在記錄一切的同時,自己也發現UWC帶給我更多的是無形的成長,這些改變比我想像的要多得多。從最開始的力不從心, 到迷茫,再到理解與傾聽,雖然很不容易,卻也因此學習到更多。
我是幸運的,能在國外更認識臺灣;我是幸運的,能有機會與不同文化交流;我是幸運的,能帶著親友的祝福來到國外求學,累了、受挫或是迷茫了,可以打電話給臺灣的朋友們,再次獲得面對挑戰的勇氣。感謝家人、朋友、理事會與贊助者的支持,讓我得以在17歲的年紀,以更廣闊的視角看待世界的不完美。在UWC的時光荏苒,五個月轉瞬即逝,接下來的課題希望自己能更深入與積極的參與社區改變與議題討論,以實際行動做出改變。
★讓身體走在嘴巴前面!
記於2021.12.27@新墨西哥州 ── 拉斯維加斯